今年初,广东就提出大力实施“一把手”抓招商,扎实办好“投资广东”100场以上产业链招商活动。外资企业“广东行”政企交流会、“日本企业广东行”等活动有序开展。
改变,始于采煤深陷区生态治理光伏发电示范项目的落地。2018年项目团队流转租赁当地巴图塔村7.1万亩采煤深陷区土地,优先对其中4.2万亩进行高标准生态修复:翻整沉陷土地、播撒适生草种、培育乡土植被……待植被扎稳根基,再在修复好的土地上铺设光伏板,让“生态修复”与“绿色发电”同步推进。
如今,这片土地已完成华丽转身:植被覆盖率从项目建设前的19%跃升至现在的60%以上,植物种类增至103种,昔日的“废地”变成了能固沙、能发电的“宝地”。“这是内蒙古自治区首个‘采煤沉陷区+生态治理+光伏发电’示范项目。”内蒙古伊政新能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薛峰说,项目的核心,就是把“不适合居住”的劣势土地,转化为“生态与能源双赢”的优势资源。
近些年我们也能看到这些举措,中国推出大规模减税降费政策,有不少是长期执行的制度性政策。比如为消除重复征税,营业税改为增值税;增值税基本税率从17%降至13%;个人所得税也通过扩大税率级距、增加专项附加扣除、提高起征点,实际降低了税负;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单位缴费比例降至16%等。
“置身于热带雨林中,万物和谐共生的理念真正具象化了。”菲律宾菲中电视台记者周林楠感叹道,看似杂乱的丛林自有一套运行法则,对于普通人来说,也许尊重生命、不去打扰就是对热带雨林最好的保护。(完)
“中国茶文化世界知名,我想以茶为媒,把毛纳村通过‘一片叶子’逐步走上致富路的故事讲给世界听。”尼日利亚《西非统一商报》副社长王淑华说。(完)
印尼归侨李林在掩护抗日队伍突围时壮烈牺牲;菲律宾归侨沈尔七用28岁的青春与生命兑现了“为光明事业努力”的誓言;美国华侨黄新瑞回国参加抗日空军,在击落数架敌机后殉国;泰国归侨钟若潮在掩护转移的战斗中不幸中弹牺牲……他们中还有许多人叫不出名字,却把热血洒在了这片挚爱的土地上。
国际社会普遍认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超越利己主义和保护主义,打破了个别国家唯我独尊的霸权思维,反映出中国对人类发展方向的独到见解,对于推动各国团结合作、共创人类美好未来具有重要意义。很多国际人士表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代表了国际社会的心声”,“为世界带来和平、发展和希望”。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说,我们践行多边主义的目的,就是要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重大理念,连续8年写入联大决议、上海合作组织峰会宣言,8次写入金砖国家领导人会议宣言,其核心要义被纳入联合国《未来契约》,成为当今世界具有重大标识意义的国际公共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