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政府赤字不断扩大,促使政府转向短期债务,从而导致偿债成本大幅上升。在美国,国家债务的利息支出从2015年的2230亿美元增加到2020年的3450亿美元。预计到2026年,这一数字将超过1万亿美元——甚至超过了国防预算。英国的数据同样惊人,其1430亿英镑的总借款需求中,有1100亿英镑(约合1470亿美元)用于偿还现有债务。
再者,各部门还非常关注政策落地过程中的细节,防止政策传导出现末端“梗阻”。在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的过程中,虽然有了宏观政策的支持和信贷额度的保证,找到了有需求的企业,但每一笔信贷资金能否落地还得基层信贷人员来操作,这个环节如果没有把握好,金融活水就容易被堵在“最后一米”。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等八部门今年印发的《支持小微企业融资的若干措施》明确提出,要抓实尽职免责工作,督促银行落实有关要求,制定内部实施细则,细化尽职标准和免责情形,并与不良容忍度有效结合,定期开展免责效果评价,切实保护尽职信贷人员敢贷、愿贷的积极性。
截至6月13日,全省大、中型水库可用水总量40.48亿立方米,储量充足有保证,按照6月底前无有效降雨的最不利因素考虑,可放水7亿立方米用于抗旱灌溉;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大中型水库及河道供水正常,地下水源较充沛,能够满足抗旱需求。5月下旬以来,对全省98.72万眼农田建设灌溉机井和56.85万项灌排沟渠设备进行全面排查,及时修复损坏设施,确保抗旱灌溉需要。省财政近期专门安排3000万抗旱专项资金,支持各地开展抗旱工作。
电影的大热,带动了官方授权的哪吒周边产品迅速售罄。服装品牌、茶饮品牌纷纷与其联名,解锁哪吒“限定版皮肤”,带动了产品销量暴增。
7月30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提出“用好各项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加力支持小微企业”。本次会议也要求,“突出服务实体经济重点方向”。
将“人文”与“经济”同步纳入人文经济学研究领域,考察人文经济形态呈现的共生共荣“双强”态势,形成“共同繁荣”的人文经济形态,这成为人文经济学研究的必备条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很发达的地方,经济照样走在前面。”在一个城市或地区,如果文化软实力与经济硬实力能够有效呈现“双强”奇迹、共同繁荣格局,就会形成人文与经济共生共荣的人文经济形态。我们能看到,个别传统文化积淀比较深厚的城市,既没有发展好经济,也没有保护好文化,没有形成“人文经济”良好发展态势;也有一些城市和地方虽然经济发达,但是缺乏人文精神,也会出现发展陷阱丛生、经济基质不稳等问题。显然,“人文”与“经济”两者都弱或一强一弱,都不是人文经济形态。“人文”与“经济”双强之间具有深层的相互依赖性、关联性和支撑性。人文经济学将“人文”与“经济”双强现象自觉纳入研究对象,与此相应,在唯物史观视域下揭示人文经济形态内在规律性效应就表现为“双强效应规律”。这一规律性效应表现为:当“人文”与“经济”双方共同发展效果超越了单一、单线发展程度时,人文经济将持续发展、扩大发展、加深发展;反之,如果任意一方的偏颇造成双方的发展程度低于单一、单线发展程度和水平之时,那么,这一人文经济形态就可能会被排斥。双强效应反映和表达了中国式现代化“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重要特征,其内蕴的唯物史观核心思想在于强调两者并重,相互促进,缺一不可。只有当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实现双强时,才能实现真正的高质量发展,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反之,任何一方的缺失或薄弱,都将导致社会整体发展的失衡和停滞。
复旦大学保险应用创新研究院教授王颖表示,长护险制度探索仍处在从“有”到“优”的阶段。未来发展仍需要构建多元筹资机制,强化制度可持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