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福州市长乐区长安村,一颗颗圆润饱满的树葡萄坠在枝头,吸引远近游客体验采摘;一旁的游船、露天电影等文娱活动,则令到访者在果香氤氲中感受乡村慢生活。近年,该村围绕树葡萄产业构建起集特色农业、休闲文旅、夜色经济为一体的产业集群,实现“观赏+采摘+消费”的多元发展模式。
交通助力效益飞升的同时,也激发了更深层次的产业蜕变。“高速物流顺畅后,客户对杨梅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种植户刘明诚感慨道。以前为了方便运输,杨梅七八分熟就采摘,口感欠佳。现在高速开通,运输时间压力减轻,种植户可以等果实自然完全成熟再采摘,杨梅糖度平均上升1度至2度。再加上冷链配送技术的不断升级,“青田杨梅”区域品牌在全国强势崛起。目前,获得绿色食品认证的杨梅基地已达15个,“青田杨梅”地理标志成为浙江的金名片。
呼和浩特6月15日电 (记者 张玮)14日,内蒙古自治区以“融入现代生活 非遗正青春”为主题,开展2025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主会场北疆非遗月活动,活动将持续26天。
一条高速路,让青田杨梅完成了从“山货”到“尖货”的华丽蜕变。这“致富密码”的终极体现,不仅是收入的倍增,更是品质的飞跃、品牌的崛起与产业链的韧性提升。如今,高速就像一条金色的纽带,将青田杨梅与全国乃至世界紧密相连,这条金色纽带所承载的远不止甘甜的果实,更是山区特色农业突破地域限制、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希望之路。(完)
中国天气网提醒,下周我国高温将再次增多,部分地区或超40℃,天气酷热,公众需做好防暑降温准备,避免在高温时段进行室外活动,注意及时补水,谨防中暑晒伤。
报告认为,抖音等互联网平台成为推动非遗与旅游产业双向赋能的重要力量,催生线上“种草”到线下“打卡”的旅游消费模式。同时,抖音等平台加速推动文旅经营主体围绕非遗重构消费场景,如潮汕英歌舞爆火后衍生出系列产品,拓展了非遗传播维度。此外,互联网平台还催生地方文化标识的提炼与彰显,例如,“蟳埔簪花围民俗”成为泉州标识性文化,2024年带动游客接待量7652万人次,此外,“黄山鱼灯”相关主题视频播放量达20.3亿次,激发文旅消费热潮,旅游订单量同比增长458%。
例如,可将打造消费公共品牌作为抓手,推动商旅文体健深度融合的消费发展新模式,促进消费提振和升级;同时,结合本地特色产业扩围“以旧换新”,借力销售新模式,助推企业快速发展;还可以跨境电商为引擎,构建销售模式立体矩阵,营造创业孵化和产业发展新生态。
天津城市地标在消费场景上持续上新,据了解,今年4月,天津市依托于贯穿城市的海河,围绕“‘桥’见海河,邂逅浪漫”品牌,联动海河沿岸推出“桥边音乐汇”系列活动。既释放了文旅经济内在的情感价值,又将城市形象巧妙融入游客可参与、可消费、能获得快乐的具体活动与服务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