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国的海洋大省,山东毗邻海域面积近16万平方公里、与陆域面积基本相当,海岸线总长3505公里左右、约占全国的1/6,海域成矿地质条件优越,资源潜力巨大、找矿空间广阔。上述案例正是山东走向海洋、走进深海“唤醒”蓝色宝藏的生动缩影。
二是以构建产教评技能生态链为重点,发挥企业主体作用。构建产业、教学、评价衔接融通的技能生态链,是提高培训有效性的重要途径。人社部充分发挥企业主导作用,以实施技能强企行动为抓手,打造“产教评”培训模式,核心就是由龙头企业、链主企业牵头,出岗位、出标准、出师傅,联合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院校、培训评价机构,实现培训内容与企业产业需求紧密融合,做到“产业发展到哪里,技能标准就跟进到哪里,培训内容就拓展到哪里”,努力破解“有活没人干”“有人没活干”的结构性就业矛盾。同时,人社部全面实施企业新型学徒制,积极推进“招工即招生、入企即入校、企校双师联合培养”,大力支持“智改数转”企业以订单培训等方式,加强数字人才培养,为企业量身定制输送技能人才。
今年国庆中秋假期,黄山市依托本地丰富的自然文化资源,持续打造文旅新场景,还推出了优惠活动。游客凭来黄山的机票、高铁票等票根,可在指定场景参加吃、购、游、娱等优惠活动。
王晓萍表示,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十四五”时期是就业事业快速发展的时期,也是就业困难挑战比较大的时期。稳增长、稳就业的压力始终存在,结构性就业矛盾不断凸显。中央专门印发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意见,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牢固树立大就业观,凝聚促就业合力,有力支撑了就业局势的总体稳定,在14亿人口的大国实现了比较充分的就业。
兰州大学党委书记马小洁说,未来,学校要充分发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职能职责,助力区域因地制宜发展现代农业、农产品加工业、旅游业等特色产业,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贡献,书写新时代高校服务乡村振兴的崭新答卷。
四是强化全方位就业服务,提升了人力资源的匹配效率。人社部健全覆盖全民、贯穿全程、辐射全域、便捷高效的就业公共服务体系,构建“省市县乡村”五级服务网络,建成近9000家零工市场,推动服务资源向基层延伸、向农村覆盖。推行数字赋能服务模式,建立了全国统一的就业信息资源库和就业公共服务平台,持续开展“10+N”就业服务活动,每年为企业和劳动者提供就业服务近亿次。注重发挥市场作用,多措并举推进人力资源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帮助劳动者更好找工作,企业更方便招工。
热爱足球的弟弟开合热曼·吾斯曼回忆初到兰大的情景时说:“在兰大,生活充满了乐趣与关爱。刚进校园时,我足球技术一般但很热爱,路过学校足球场时,学院足球队队员热情地邀请我加入,我很快就融入了这个集体,开启了精彩的大学生活。”
全力推动“走出去”。广电总局副局长董昕表示,广电总局持续开展“视听中国·全球播映”交流活动,推动大批精品节目在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电视台、网络视听平台与外国观众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