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出行选择更多元。作为快速出行,高铁、民航是大家的首选。2024年,动车组旅客发行量32.72亿人次,占铁路旅客发送量的75.9%,其中京沪高铁、武广高铁发送量都超过了2亿人次;民航日均服务200万人次以上,年旅客吞吐量1000万人次以上的机场已经达到了40个,其中还有5个机场旅客年吞吐量超过5000万。作为跨区域出行,自驾成为人们的主流方式。平均每天大约有1.3亿人次选择自驾出行,占跨区域人员流动量的七成以上,全国有约90%的县级行政中心实现30分钟上高速。作为城市内通勤,多元化的公共交通有力保障了群众出行。现在每天约有1亿人次乘坐轨道交通高效通勤,1亿人次乘坐公交穿梭街巷,1亿人次乘坐出租车和网约车“门到门”出行,这三个“1亿人次”是城市交通承载能力和韧性活力的生动体现。
张广汉:正如您所提到的,我们此前也针对类似项目提出过建议,如张家界的大庸古城,这种“人造古镇”的开发模式在全国范围内并不少见。如果在前期规划阶段就能参与其中,我会给出以下几点核心建议:
鼠标一点,货通全球。在“世界超市”义乌,7.5万个商铺同步上云,注册采购商超512万人,链接外贸公司2000多家。买卖双方线上发布订单信息,系统自动撮合交易,还提供相关金融服务。从行商、坐商,到电商、链商,义乌外贸企业经历互联网大潮后,迎来产业转型迭代的新浪潮。目前,义乌115万经营主体中,约三成涉及跨境电商。
二是运营主体实力增强。截至2024年底,全国货运航空公司有13家、货机达到268架,相比2020年分别增加2家、82架。东航物流、南航物流、国货航相继完成混合所有制改革,服务链条不断延伸,综合物流服务水平不断提高,我国航空企业国际货运市场份额达44%,同比提高4个百分点。
从成本效益角度分析,原本只需投入1亿至2亿元用于基础设施改善和房屋修缮,即可完成对原有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活化利用。而现在投资高达20亿元,不仅财政压力大,后续运营维护成本也极高。因此,建议引入专业运营团队,对现有建筑进行功能调整和业态优化,例如通过低价租赁吸引文创企业、非遗传承人、小型民宿经营者入驻,逐步激活空间价值。
爆火的防川村是珲春依托380多公里边境线,发展特色边境经济的缩影。当地因地制宜发展了农副产品加工、花卉种植、电子商务等产业。2023年,珲春市边境村集体年均收入102万元,边民年均可支配收入增至1.9万元。
张广汉:关于目前大量新建仿古古镇的现象,我们应理性看待。有些地方已无真实古镇遗存,而在县城周边打造新的古城景区,虽不具备历史文化真实性,但作为旅游产品,确实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地方文化供给,具有一定现实意义。然而,这类项目往往动用大量国家财政资金,若缺乏科学论证、规范审批和持续监管,极易沦为“形象工程”“政绩工程”,最终投资难以回收,损失却由公众承担。
传统村落华丽蜕变,也为本地村民的生活带来了改善。梁正育说,“那雅·风土志”项目中,有一半的工作人员都是那雅村村民以及附近村镇的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