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梦的本科专业是工业工程,后来考了教师资格证成为一名科学教师。“理工科思维使我在教学中更重视逻辑思维、更注重科学的严谨性和准确性、更强调用证据说话、更容易接受新的前沿科技。我认为这对于培养孩子的科学思维是有帮助的。”李梦切身体会到理工科背景对从事科学教育的益处。
2012年,谢帮银带领剧团申报非遗项目。次年,塘坊木偶戏被正式列入江西省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谢帮银也成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肩上忽然多了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剧团取名“启新”,寓意既要承继传统,也要开创新局。他常说:“木偶戏要唱在乡亲心里,也要唱给后人听。”
从应对方法上,苏英霞建议学习者首先要做好心理准备,明白语言学习需要坚持不懈。具体方法上,要注重从语言知识到语言技能再到语言交际能力的转化,多听多说,不要怕说错。同时,语言学习要与文化学习相结合,了解中国文化才能真正掌握中文。到中国多走、多看、多与中国人交流、多交中国朋友,能有效提高中文水平。
抗战胜利后,霍晋明父亲因“抗战有功”可自选工作地点,母亲想去“全年不下雪”的宝岛看看,于是他们带着5岁的女儿前往台湾。临出发时,国共双方已签署“双十协定”,全家人以为赴台两年便能如期调回大陆。
“短短十年,云南高铁已联通丽江、香格里拉、保山多个城市,还可以从昆明直达老挝万象……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希望更多台青亲自到大陆看看,这里的发展日新月异。”5日,“80后”台湾青年苏允恺接受专访时说。
1928年,16岁的聂耳怀揣报国理想,瞒着家人赴湘参军。1930年,未能戎装卫国的他转而投身音乐事业,远赴上海学习,自此踏上用音符唤醒民心的道路。
1996年,谢帮银正式拜师学艺,系统掌握了塘坊木偶戏的唱、念、做、打。同年,他与几位志同道合的老艺人一起成立了“启新木偶戏剧团”。从一个热爱看戏的青年,到真正走上舞台的操偶艺人,他终于拥有了属于自己的木偶戏天地。
太原9月5日电(高雨晴)抗战文艺作品《吕梁山大合唱》在并演出暨创研提质研讨会4日在山西太原举行。会上,来自高教界和文艺界的专家学者围绕《吕梁山大合唱》展开研讨,探索其在新时代背景下的再创作路径,进一步挖掘思政育人元素,彰显时代文化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