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黄山市新安江畔的屯溪河街,粉墙黛瓦的徽派建筑亮起了灯光,一场文旅活动热闹开始。人们在摊位前品美食,还可以坐在江边欣赏音乐会,夜晚的屯溪河街充满了潮流与活力。
重庆市渝中区委副书记、区长谢东指出,渝中区地均GDP突破72亿元每平方公里、经济密度居西部第一,年接待境内外游客超8900万人次,是名副其实的中西部国际交往中心核心区。158家世界500强企业、1378家规上企业、12万户市场主体在渝中蓬勃发展,千亿级服务业产值、万亿级金融资产在辖区汇聚动能……共同构筑起渝中“吃住行游购娱、商养学闲情奇”全要素齐聚的消费生态圈。
重庆市北碚区将艺术融入腊梅全产业链,举办腊梅艺术节,从卖腊梅向传播腊梅文化转变,带动乡村旅游收入上亿元;浙江丽水市吸引画家驻村创作,村民通过开办民宿、农家乐、参与景区服务等方式增收;贵州“村T”短短一年时间,便为凯里吸引游客50余万人次,撬动旅游综合收入2.5亿元……
成就来之不易,经验弥足珍贵。“跟着共产党过上好日子”——20世纪50年代新疆库尔班·吐鲁木大叔的心愿,不仅变成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生活,也道出了新疆沧桑巨变的根本原因。曾多次参访新疆的哥伦比亚驻华大使馆前一等秘书卢秋对《国际锐评》说,在新疆沧桑巨变的背后,“中国政府的治理能力有目共睹”。
李忠回应称,外卖员、网约车司机等新就业形态人员的权益保障,各方面都很关注,党和政府也十分关心重视。“十四五”期间,人社部会同有关部门积极探索,完善权益保障制度,推动政策落实落地,促进新就业形态人员权益保障水平稳步提高。
文艺赋能,政策先行。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建立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机制,丰富农村文化服务和产品供给”;乡村振兴促进法将“传承发展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乡村特有功能之一;文化和旅游部、农业农村部等6部门印发《关于推动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意见》;住房城乡建设部印发《关于开展引导和支持设计下乡工作的通知》,为文艺工作者下乡营造了有利的政策环境……
2017年开园至今,花博汇景区累计接待游客已突破千万人次。该景区的打造,是蔡甸区丰富高质量旅游产品供给,让游客“引进来”“留下来”的成功实践。
按照规划,到2028年底,信息技术助力粮油作物和重要农产品节本增产增效的作用全面显现,先行先试地区农业全产业链数字化改造基本实现,全域推进智慧农业建设的机制路径基本成熟,农业生产信息化率达到32%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