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打中高端丝绸产品的“龙泉禧里”几年前就开始拓展中东市场。公司总监徐秋晨说,“中东国家天气炎热,对真丝接受度非常高。其中的沙特还是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购买力也比较强,目前已占公司出口份额约四分之一。”
这家欧洲企业在扬州二十余年的发展历程,见证了外资企业与当地经济深度融合的过程。海沃机械董事长章兴兵告诉记者:“扬州完善的产业配套和优质的营商环境,使这里成为海沃集团全球布局中最重要的生产基地之一。”
目前,两江新区正全力推进“智联电动车产业大脑”建设,预期实现三大功能:支撑渝西地区绿色智造产业集群及海外组装基地协同发展,提升区域产业联动与国际市场响应能力;引领重点电动车、电池企业加快建设全球运营中心,有效提升企业资源配置效率;推进智联电动车产业在全链条上的数字化转型升级,推动产品结构向中高端迈进。(完)
目前,扬州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超2500家、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800余家。2024年3月,中欧(扬州)智能制造产业园获批江苏省级国际合作园区;2025年5月,“中德(欧)中小企业世界隐形冠军产业合作示范基地”正式揭牌。
“十四五”以来,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全国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2024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细颗粒物(PM2.5)浓度下降至29.3微克/立方米,比2020年下降16.3%;优良天数比例达到87.2%,比2020年上升2.4个百分点;地表水优良水质断面比例首次超过90%。人民群众生态环境满意度连续4年超过90%。
“台湾民意基金会”今日(6月18日)公布最新民调,台湾地区领导人赖清德声望为48.2%,相较上个月重挫 9.8 个百分点。该基金会董事长游盈隆表示,在台湾,一个百分点代表 19.5 万人,10 个百分点代表近 200 万人,上任不到一个月,流失近200万人支持,是一个严重的警讯。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介绍,成里京于2014年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获得博士学位,现担任该所研究员。他的工作包括开发海洋数据处理技术和数据集,研究海洋热含量、盐度和溶解氧历史变化,以及揭示地球的能量收支和水循环演变。他是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海洋与冰冻圈特别报告》和联合国《世界海洋评估》的主要作者之一,也是第七次 IPCC评估报告和中国《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的主要作者协调人。他协调全球研究人员提高海洋数据质量,构建高质量网格数据集,理解海洋如何响应气候变化,研究相关风险以支持可持续发展目标,并为全球气候适应和减缓政策决策提供支撑。
鲜水村拥有福建省罕见的冷泉资源,村内的“冷泉小镇”景区旅游火热,这让原本在县城经营茶叶店与甜品店的黄晓梅看到商机。在李家乡政府的支持下,她租下景区内的李氏大厝,并改造为餐馆“润泉小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