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热闹,在位于步行街中段的南京东路地铁站分流。换句话说,22时以后,南京路步行街承接的,是逛完外滩夜景的游客。他们或歇个脚喝点饮料吃点轻食,或随便走走逛逛,大多人在南京东路地铁站乘地铁离开,少部分人继续往前逛。只不过,再往西走,步行街大多沿街商铺已打烊,街心的休息椅上,则坐满了歇脚的游客。
“来一趟上海,总归是要来外滩逛逛的,逛完外滩,也肯定是会再逛一逛南京路步行街的。上海确实很繁华。”来自山西的武先生一家四口来旅行,他说,“唯一有点遗憾的,是我们逛到将近12点,地铁已经停止营运了。但是也能理解,毕竟确实已经是凌晨了。”
张茂告诉记者,国庆期间景区日均人流量大幅增长,“移动急救驿站”的到来,能让游客在需要时得到更及时、高效的医疗救助。后续医院还将与景区建立常态化协作,让“移动急救”成为景区假期安全的“常驻保障”。
锣鼓喧天,龙腾虎跃……活动在龙江舞龙舞狮表演中拉开帷幕。数百名汉服爱好者身着秦、汉、唐、宋等各朝代汉服,通过艺术形式,展现汉服演变历史。
走访中,记者发现,深夜活跃在步行街上的群体以逛完外滩的游客居多,他们的需求,大多是想有个地方歇歇脚,或者吃点小吃、冷饮。所以,如何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既体现上海的海纳百川,又做出调性,是南京路步行街打造夜间特色必须解决的问题。
乌鲁木齐10月2日电 (史玉江)“7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新疆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新疆中医药事业,则以卓绝的成就书写了一个发展的奇迹。”农工党新疆区委会直属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支部主委、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医院皮肤科主任刘红霞表示,从简陋诊室到区域诊疗中心,从技术空白到国家指南制定,从往昔的艰苦岁月到如今的繁华年代,新疆中医药事业的蜕变令人惊叹。
启幕仪式上,24对新人身着宋制婚庆汉服依次入场,他们遵循汉婚古礼依次登礼台、行三揖礼、却扇礼、同牢合卺、解缨结发、拜谢礼,在庄重典雅的仪式中许下相爱相守的誓言。
得益于同济大学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机制,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85后”教授马吉伟自2018年从国外到同济大学任教后,短短数年,已成长为九三学社同济大学委员会副主委,2022年成为当时最年轻的上海市政协委员之一。让马吉伟记忆犹新的,是他在参加谈心谈话会时听到,党外代表人士向学校领导提出“注重学生交叉培养”、“校游泳池开放时间和频率需要优化”的意见和建议后,很快被学校采纳并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