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地方立法在实践中总体情况是好的,但有的地方也曾出现过违背上位法规定、立法“放水”等问题。耕好改革“试验田”,立法工作除了要做好“加法”,还要做好“减法”。对不适应改革要求的现行法律法规,能修改的则及时修改,宜废止的则及时废止。防止不合时宜的法规条款束缚改革步伐、迟滞改革进程,有助于增强改革决心、排除改革阻力、巩固改革成果。
近些年我们也能看到这些举措,中国推出大规模减税降费政策,有不少是长期执行的制度性政策。比如为消除重复征税,营业税改为增值税;增值税基本税率从17%降至13%;个人所得税也通过扩大税率级距、增加专项附加扣除、提高起征点,实际降低了税负;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单位缴费比例降至16%等。
稳在哪?还体现在“菜篮子”产品供给的充裕上。生产上看,上半年,全国蔬菜播种面积和产量同比均有增长,7月上旬在田面积1.1亿亩、旬产量2623万吨,同比增长110多万亩、170多万吨。近段时间,我国部分地区持续高温,对“菜篮子”供应是个不小的考验。为此,山东等地多措并举保障蔬菜供应,如通过夜间采收和预冷运输等。作为“菜篮子”里的另一重要品类,猪肉的市场动态同样备受关注,我国猪肉产量和消费量占肉类的六成左右,可以说“生猪稳则畜牧业大盘稳”。据监测,6月,全国5月龄以上的中大猪存栏量比上个月降低了0.8%,预示着七八月份的生猪出栏量将有所减少,有利于猪价稳定和养殖盈利。
在这场持续二十余年的“造镇运动”中,人们目睹了太多文化标本的异化:常德桃花源古镇斥资50亿打造“桃花源”,如今变成一座到处长满荒草的“空城”;陕西韩城古城曾因“拆真建假”被多部门通报批评;天水古镇斥近9亿元巨资开发却造成大规模的古迹破坏……在住建部公布的数百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中,部分却陷入“保护性破坏”悖论,我们不得不追问:古镇开发的初心究竟何在?
“我们见证了上海合作组织不断发展壮大,它已经成长为地区重要的经济合作和共同愿景平台。”巴基斯坦工商联合会主席谢赫表示,上海合作组织实业家委员会在培育经贸合作关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各国企业家、投资者等都可以通过这一平台深化合作,为区域经济的发展作出建设性贡献。
7月21日电 综合美媒报道,美国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政策持续引发外界关注,分析人士指出,有迹象表明,关税的影响可能已经体现在经济报告的细节之中。这一政策可能会扰乱供应链,推高通胀,并减缓全球经济增长。美媒指出,更强烈的警示信号可能即将出现。
然而,尽管制度健全,现实中仍存在大量问题,主要原因在于地方执行不力,部分地方政府仍将经济利益置于首位,把古镇开发作为招商引资的重要手段,甚至将其视为政绩工程来推动。
据介绍,全省夏收工作6月7日基本结束,夏粮丰收已成定局。夏播工作从5月28日大面积展开,截至6月13日,已播种面积7915.2万亩,夏播工作大头落地。初步统计,目前全省因旱不能播种面积323万亩,若未来持续无有效降水,夏播进度将会进一步放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