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京津冀地区重要的“菜篮子”,今年以来,当地不断拓宽销售渠道,新建成投运了现代农业园区蔬菜交易市场,针对因全国蔬菜市场行情和突发天气影响,菜价波动剧烈而出现菜贱伤农的情况,当地还充分利用新建的蔬菜冷链加工平台,从供应链端最大程度稳定物价,助力农民增收,增强农户种植信心。
荷兰一网总裁兼总编辑黄锦鸿尤为关注东北黑土地上的变化。“荷兰农业同样是智慧农业,我在中国东北的农场也看到了AI正重塑黑土地农业生态。”黄锦鸿认为,卫星遥感、数字技术等高科技改变了传统耕种方式,如今农民种地更多的是靠智慧。
刘翔毅呼吁相关部门牵头持续开展环境治理。在城市绿化中科学规划,减少蒿草等强致敏植物的种植,鼓励民众参与植树护绿活动等,借助综合治理,降低气传致敏花粉浓度,减轻市民过敏困扰,减少社会医疗支出。他注意到,兰州开展了多次“清蒿行动”,已带来不少变化,他期待着未来更好的治理效果。
9月8日至12日,“港澳青年看祖国·广西行”活动举办。活动期间,港澳青年代表团先后走进梧州、贵港、南宁三地,开展沉浸式考察,通过“历史+现实”“文化+科技”的多维体验,全方位了解广西在乡村振兴、生态保护、重大工程建设等领域的成就。(完)
作为中国唯一以投资为主题的国家级重大展会,今年投洽会的主题是“携手中国,投资未来”,这引发与会者强烈共鸣。尤其是在保护主义抬头、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增加的当下,他们认为,投资中国意味着投资未来。全球知名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德国采埃孚集团执行副总裁汪润怡说:“无论从经济活力、人文包容度还是政策环境等方面看,中国市场都具有不可替代性。”本届投洽会发布的相关报告显示,截至2024年底,中国吸引外资连续15年超1000亿美元,规模稳居全球前列。面向未来,外企在中国如何做“马拉松选手”?
北京9月13日电 (记者 徐文欣)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下称“服贸会”)正在北京举行。多位与会华商表示,服贸会在推动规则对接、展示创新成果、搭建合作桥梁上持续发力,为中外服务贸易合作注入新动能。
很多患者的心脏骤停是心脏室颤造成的,而处理室颤最重要的方法是除颤。AED是一种能够自动识别异常心律并给予电击除颤的急救设备,主要用于抢救心脏骤停患者。
兰州大学第二医院耳鼻喉科副主任医师王艳莉经常留意各地清除蒿草的相关新闻,她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目前,政府带头清除蒿草类的植物,对于过敏性鼻炎的患者来说,无疑是一个好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