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8月底,全国累计发电装机容量36.9亿千瓦,同比增长18.0%。其中,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11.2亿千瓦,同比增长48.5%;风电装机容量5.8亿千瓦,同比增长22.1%。1-8月份,全国发电设备累计平均利用2105小时,比上年同期降低223小时。
文艺赋能,政策先行。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建立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机制,丰富农村文化服务和产品供给”;乡村振兴促进法将“传承发展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乡村特有功能之一;文化和旅游部、农业农村部等6部门印发《关于推动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意见》;住房城乡建设部印发《关于开展引导和支持设计下乡工作的通知》,为文艺工作者下乡营造了有利的政策环境……
在企业的研发中心里记者看到,最新一代石墨烯铅酸电池,让电池更耐用,使用寿命提升50%;正在研发的安全性更高、充电速度更快的钠电池,不久的将来,让电动车在零下40℃的低温环境中也可以正常使用。
天山雪松根连根,各族人民心连心。广袤的新疆大地上,各族群众赓续团结基因,民族团结之花处处绽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日益深入人心,“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已经成为新疆民族团结的生动实践和真实写照。
在韦营乡的粮食加工车间,烘干设备嗡嗡作响,刚收的糜子经过加工,将被打包发往保定。崔晓旭介绍说,集团投资建设的冷链物流园等即将竣工,“北山的杂粮能通过我们的商贸网络,直供京津冀的超市和社区,附加值能提升三成以上。”
“努力在雪域高原建设发展的历史进程中,贡献一名兰大人应有的力量。”2003级校友王煦樟毕业后,毅然投身西藏工作。在雪域高原坚守10多年,他多次主动申请前往西藏高海拔地区驻村,深入牧区帐篷、到牧民家中走访调研,协调解决了多项困扰民众发展的老大难问题,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对边疆的热爱与担当。
鼓钟将将,淮水汤汤。淮河安澜,不仅是沿岸百姓心底的急切期盼,更是水利青年们不懈求索的时代课题。在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工程建设现场,一群年轻人正以青春为笔、汗水为墨,在这项横跨数十年的世纪工程里,书写着属于新时代建设者的担当答卷。
加快形成中国自主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史料体系、话语体系、理论体系,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向纵深发展,是中国高校义不容辞的使命和职责。在兰州大学党委统战部常务副部长陈彦通看来,这份使命早已深深扎根于兰大人的精神血脉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