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国外交部部长巴特策策格指出,全球治理倡议至关重要。该倡议针对当前地区冲突、摩擦分歧以及其他人类社会面临的各种挑战,提出各项主张。所有与会国家都表示支持这一倡议。
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后,爱国侨领陈嘉庚把《南洋商报》从午报改为早报,第一时间向新马各地的读者报道中国战事。七七事变后,《南洋商报》成为新加坡、马来亚华侨抗日活动的舆论中心和精神向导。
抗战期间,还有一些华侨青年回国参战,李林就是他们之中的一员。从身穿学生装、手抱书本的华侨女学生,到抗战队伍中双枪跃马的女指挥员,她是晋绥边区唯一一位女游击队长。
司徒美堂曾回忆说,当时募捐的名目有如下各种:额捐(每人每月额捐15美元)、飞机捐、散捐、餐馆的自由捐、公债票等。抗战期间,纽约每个华侨平均额捐了670美元到1000美元。
2日,“两岸同源中华情·青春少年陇上行”研学团的40位台青走进静宁县,先后探访当地现代农业与畜牧企业,近距离感受西北特色产业的发展现状与创新成果。
春秋旅游副总经理周卫红表示,随着更多客源地的境外游客得以通过更便捷的方式来到中国,了解、感受中国的开放态度、全球胸怀,旅游企业也将结合更多体验性的文化内容,设计丰富多样的出入境游新品。同时,澳大利亚、新西兰也有着很多华人华侨,单方面免签的推出,在方便他们回国探亲访友之余,同时也可以通过旅游,来看看中国发生的深刻变化,体验丰富多彩的生活和文化。
“我认为澳滇两地在旅游、中医药产业上有互补性,合作潜力巨大。”石云表示,被称为“东方拉斯维加斯”的澳门高端酒店云集、演出活动丰富多彩,云南也向全世界发出旅居邀请,文旅产业可借鉴澳门经验开展更多有益探索。此外,云南中医药资源丰富,可与澳门共同推进研发,打造大健康品牌,并通过澳门链接葡语系国家,开拓更广阔的市场。
叶海亚曾到访中国多地,长期关注中国发展。“中国一直以拼搏奋斗的姿态追求发展。”叶海亚说,中国的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显著提升,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科技创新成果层出不穷。“每次到访中国,我都会有一些新发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经验值得借鉴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