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驿站”与“工作坊”的协同赋能下,大连理工大学党外人士参政履职成果丰硕。他们围绕南北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建设世界一流港口、辽宁石化产业绿色发展、人才引育留用、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等重大议题积极建言献策、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其中多项意见建议获得有关领导批示采纳,切实将智力优势转化为服务国家与区域发展的强大动能。
河南省气候中心6月12日8时发布干旱橙色预警,根据最新气象干旱监测显示,安阳、鹤壁、焦作、开封、洛阳、漯河、南阳、平顶山、濮阳、商丘、新乡、信阳、许昌、郑州、周口、驻马店等16个地市72个国家级气象站监测到气象干旱达到重旱等级以上,并已持续10天。据天气部门预报,6月24日之前,全省将维持高温晴热天气,虽然部分时段有分散对流性降水,但无法有效缓解旱情。
在沪昆高速长安服务区,不少自驾出行的旅客正在充电。为应对充电高峰,在固定充电桩之外,这里临时安装了5台移动充电桩。同时,针对可能出现的充电排队现象,当地还在服务区旁边的收费站,新配备了20个快速充电桩。
不少摄影爱好者纷纷举起镜头,想要记录下这些难忘的瞬间。“再试试用2.8的光圈。”香港市民谢女士与朋友一边欣赏精彩表演,一边交流拍摄心得。她兴奋地说,“今年的表演展现了不少香港地标,很有香港味道。”
南宋吴自牧《梦粱录》记载临安中秋节云,“八月十五日中秋节,此日三秋恰半,故谓之‘中秋’。此夜月色倍明于常时,又谓之‘月夕’。此际金风荐爽,玉露生凉,丹桂香飘,银蟾光满,王孙公子,富家巨室,莫不登危楼,临轩玩月……至如铺席之家,亦登小小月台,安排家宴,团圆子女,以酬佳节”。
连日来,受高温少雨天气影响,黄河流域甘肃、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等省(区)出现不同程度的旱情。针对流域相关省(区)旱情,黄河防总和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简称黄委)第一时间分别启动抗旱四级响应和干旱防御Ⅳ级应急响应;自6月14日17时起,针对河南省启动干旱防御Ⅲ级应急响应;要求各相关单位落实落细各项抗旱保供水措施,做好旱情持续或进一步发展的应对准备。
绵阳拥有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等国家级科研院所18家,国家级创新平台25家,全社会研发经费(R&D)投入强度位居全国前列。
农业农村部派出3个由司局级干部带队的工作组和7个科技小分队,赴河北、山西、江苏、安徽、山东、河南、陕西7省,指导各地做好抗旱准备和应对工作,保质保量完成夏收夏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