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框架来之不易,对话合作才是正道,讹诈胁迫没有出路。希望美方深刻认识中美经贸关系互利共赢的本质,继续同中方相向而行,进一步纠正错误做法,以实际行动维护和落实好两国元首通话重要共识,共同推动中美经贸关系行稳致远。
要解决这一问题,放松税收征管并非良策,因为这不仅涉及税务机关工作人员渎职问题,也影响社会公平,毕竟各地税务机关征管力度不一,将影响企业公平竞争,有违全国统一大市场构建。
再有,一批国家水网重大工程加快推进。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骨干输排水通道,另一方面是重大调蓄结点。在骨干输排水通道方面,2022年以来,珠三角水资源配置、引江济淮一期、引汉济渭等12项重大引调水工程建成通水,新增年调水量124.8亿立方米;新开工环北部湾水资源配置、吉林水网骨干工程等12项重大引调水工程,这些工程建成后,可新增年调水量142.3亿立方米。在重大调蓄结点方面,西江大藤峡、新疆大石门等24座大型水库建成运用,新增供水能力34.6亿立方米,新增防洪库容26.6亿立方米。另外,新开工黄河古贤等31项流域防洪控制性工程和重点水源工程,建成后可新增供水能力49亿立方米,新增防洪库容36.7亿立方米。
物流行业的稳健发展,反映了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展现出强大韧性与活力。眼下,各地正积极减少物流卡点堵点,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降低物流成本。如江苏省于5月1日起取消其境内101座船闸收费,新建船闸不再收费,此举预计每年将减少收费约2亿元;武汉市依托“九省通衢”区位优势,加快建设“五型”国家物流枢纽,进一步提升物流效率,这些降本增效举措将进一步畅通经济循环,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激发“流动中国”发展活力。物流企业也当持续规范行业竞争,自觉反“内卷式”竞争,加强多式联运,加快布局低空经济,加强物流对供应链的稳定支撑作用,推动经济持续向好。
长三角城市群充分发挥集聚的规模经济优势,同时努力缓解“大城市病”问题,进而较早实现产业从规模数量到质量效益的转变。城市作为社会经济活动集聚的空间,具有显著的规模经济效应。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张,难免会产生空间分布和规模结构不合理、城市公共服务配置不均衡以及城市交通拥堵等现象。这会降低资源配置效率、增加企业的生产成本,进而影响国际竞争力。作为城市的集聚体,城市群内城市集中分布,能获取规模经济优势;通过合理产业布局,还将有效减轻中心城市的交通压力和人口密度。也就是说,城市群让集聚到一起的城市既能获得集聚的优势,又能避免自身扩张带来的不良影响,同时也兼顾了区域协调发展,产生“1+1>2”的效应。这也是长三角地区对外贸易发展韧性强劲的原因之一。
广东省海洋综合执法总队直属一支队牵头组织汕头、潮州执法队伍,对闽粤交界海域开展拉网式巡查,对重点渔港开展渔船抽查、驻港值守执法,共查获违法违规船舶21艘。直属一支队在南澳对开海域查获违法中大型船舶4艘。汕头市海洋综合执法队伍在汕头海域共查获涉嫌违法违规船舶16艘。潮州市海洋综合执法支队在饶平海域查获违法涉渔船舶1艘。
全国政协港澳台侨委员会副主任、香港新时代发展智库主席屠海鸣在香港《大公报》发表评论文章表示,“祖国永远是香港坚强的后盾”。站在山东舰的甲板上,对这句话领悟得更加透彻。回归祖国28年来,香港时刻感受到“坚强后盾”的强大力量。眼下,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国际局势的不确定性因素仍在聚集,香港是外向型经济体,外围环境对香港的影响很大;面对惊涛骇浪,香港最大的靠山是国家;国家越强盛,香港越稳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