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日电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副部长颜清辉26日表示,“十四五”期间,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涌现,新职业也随之形成和发展。这五年,累计发布72个新职业,覆盖数字经济、现代服务、智能制造等行业。
基于我国自主研发的高动态范围和三维声等超高清视听领域的关键技术,已形成3项国家标准、66项行业标准,标准体系逐步健全,技术和产业能力快速提升。
常言道,“没有金刚钻,揽不了瓷器活”。无论是一颗螺丝钉的精细打磨、一根电缆的精准加工,还是超级工程的攻坚克难、大国重器的研发制造,都离不开技能人才秉持匠心、追求极致的付出。职业教育,正是培育这些工匠人才的肥沃土壤。目前,我国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职业教育体系,培养出的技能人才在诸多关键领域发光发热。据介绍,“十四五”时期,我国着眼“办学能力高水平、产教融合高质量”,实施第二期“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简称第二期“双高”建设计划),建设技能型高校的“国家队”。
同时,消费节还联合重庆银联、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美团、抖音等平台举办百场主题促销活动,打造为期2个月的消费狂欢季,呈现一场全域联动、全民参与的消费嘉年华。
青海将西宁机场三期扩建工程视为深度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的重点工程;甘肃认为兰州中川国际机场三期工程是积极参与共建“一带一路”的有力注脚;西安和乌鲁木齐都表示,咸阳机场、天山机场的改扩建工程,能助力西安、乌鲁木齐打造“一带一路”核心枢纽。
蔡甸拥有28个重点湖泊,九真山、嵩阳山两大国家级森林公园。这里有天然氧吧、鸟类天堂、湿地花海,是武汉近郊最大的生态“绿肺”。作为“知音故里”,蔡甸还承载着“高山流水遇知音”的千年佳话。
此后七十余载,治淮工程在时光中接力推进。2003年6月,淮河入海水道主体工程提前两年半完成,实现全线通水,结束了淮河800多年无独立排水入海通道的历史。2003年7月,淮河流域发生了自1954年以来最大洪水,淮河入海水道主体工程刚刚完工6天就紧急启用,历经33天连续行洪,43.8亿立方米洪水东流入海,避免了洪泽湖周边滞洪区30万人转移,发挥了巨大的效益。
一是坚持就业优先理念,完善了就业优先政策体系。各级政府把稳就业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作为宏观调控优先目标,纳入民生实事重要内容,“管产业就要管就业,促消费就要促就业,上项目就要扩就业”的意识不断增强。就业优先政策体系不断充实,形成了财政激励、税费减免、金融支持的系统性政策框架,构建了社保费阶段性减免、失业保险稳岗返还、就业创业补贴等全链条支持体系,政策工具更足、针对性更强。“十四五”时期,年均创业担保贷款余额3000亿元,年均支出就业补助资金超100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