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9月17日)的高温早早出场,上午10时20分,上海徐家汇站气温达到35.1℃,拿下2025年第53个高温日,刷新全年高温日数历史第二纪录。
第二,“进”的态势持续巩固。首先是有效投资进一步扩大。2021-2024年,中央企业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9万亿,年均增速达到6.3%;去年四季度以来,国资委以市场化方式发行稳增长扩投资专项债,拟发行总规模达到5000亿元,有力促进了“两重”“两新”项目投资,带动效应比较明显。同时,上市公司质量进一步提高,国资委研究采取一系列举措,推动中央企业控股上市公司持续改善市场表现,一批“硬科技”企业成功登陆科创板,长江电力、中航成飞等标志性重组项目顺利实施,投资者回报水平持续提高;截至目前,央企控股上市公司市值超过22万亿,较“十三五”末增长了近50%,“十四五”以来,累计实施现金分红2.5万亿元,成为维护资本市场平稳运行的重要力量。
2023年3月22日,江苏省某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印发《关于集中清理不符合资质标准条件的建筑业企业资质的通知》,决定对企业净资产、注册建造师数量及专业不符合标准条件的企业资质开展集中清理。随后,该部门分别于当年4月、7月、10月作出《责令限期整改通知书》《撤回行政许可告知书》《撤回行政许可决定书》,并通过邮政挂号信向相关企业寄出,最终撤回了656家建筑企业的768项资质,同时于11月3日在官网集中发布了撤回公告。2023年底至2024年3月期间,103家被撤回资质的企业陆续向行政复议机关提出117件行政复议申请。这些企业均主张,在资质被撤回的过程中,未收到《责令限期整改通知书》《撤回行政许可告知书》,导致自身的知情权、陈述申辩权未能得到充分保障,失去整改机会,遂向行政复议机关申请行政复议,请求依法撤销撤回资质决定。
9月17日电 国新办17日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砥砺奋进“十四五”,中央企业高质量发展情况。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袁野在会上表示,“十四五”以来,国资央企攻坚克难、锐意进取,推动高质量发展迈出了坚实步伐,保持了稳中有进、进中向好的发展态势。
给出路:AIT作为美国在台官方机构,必须严格恪守一个中国原则和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立即停止发表任何干涉中国内政的言论,停止为“台独”势力站台背书。
最近两起企业补税事件引起市场关注。一是湖北枝江酒业股份有限公司被要求补税8500万元,因这笔税款被追溯至1994年,使得税务“倒查30年”成为舆论焦点。二是宁波博汇化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3月份收到当地税务要求补税5亿元的通知,最近企业宣布停产。上述两起事件,引起了一些企业人士的担忧。这些担忧包括是否存在全国性查税,不少企业担忧如果倒查多年需要补税,这对于经营困难的当下无疑是“雪上加霜”。跟多位省级、市级税务人士交流得知,目前并没有全国性查税部署。一些地方根据当地税收大数据风险提示等对个别企业查税,是日常工作,也是税务部门正常履职。毕竟税务部门主要负责税收、社会保险费和有关非税收入的征收管理,发现偷逃税、少缴税行为,理应依法制止,否则就是渎职。(第一财经)
尽管中国并未采取集中清缴清欠税收等行动,但随着税收大数据广泛应用,网状、系统性税收风险分析取代了此前个人经验点对点分析,税收征管力度事实上在不断强化,税收征收率在不断提高。以前企业偷漏税可能不容易被发现,但近些年通过税收大数据,税务部门会收到企业风险提示,并跟企业确认,不少企业需要依法补缴税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