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积蓄的能量太久了,要爆发出来去实现伟大的中国梦。”抚今追昔,面向未来,习近平总书记这番话令人振奋不已。这是怎样强大的能量!从历史深处奔涌而来,从人心深处喷薄而出,势可穿峡破谷,力能改天换地。发奋为雄,迈向复兴,这是不可阻挡的前进步伐,更是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养殖业也成为乡村振兴的新动力。平河乡龙潭村村民石泽亮看准七彩山鸡市场前景,创办畜禽养殖场。记者在养殖场内看到,一群群毛色艳丽、体格健壮的七彩山鸡正在觅食。
2024年1月9日,莒南县院向县文旅局制发检察建议,督促其依法履职,消除文物安全隐患。3月5日,县文旅局回复称已编制修缮计划并于三月下旬启动修缮工程。5月6日,办案人员现场查看,旧址仍未进行修缮,社会公共利益仍处于受损状态。
判决生效后,县文旅局筹措资金50余万元开展修缮保护工作,风险隐患排除后旧址重新启用。莒南县院协同县文旅局加强对革命文物系统性保护,深挖其精神内核与时代价值,打造甲子山战地医院旧址展馆,推动纳入沂蒙革命文化红色旅游路线点。该展馆已被命名为莒南县退役军人思想政治教育基地、红十字文化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成为红色主题教育新平台。
作为东北抗联的创建地,磐石曾书写抗战史上的两个“第一”:创建了党在东北领导的第一支抗日武装磐石赤色游击队,也是东北抗联第一军的摇篮,开辟了第一块抗日游击根据地。
目前,陕西古树名木的生境质量持续优化,古树生长态势持续向好,这些“有生命的文物”正以蓬勃的生机,继续书写着与这片土地的千年情缘。未来,陕西将继续科学守护古树,让它们在岁月的长河中,始终枝繁叶茂,成为中华文化永不褪色的绿色名片。(完)
全国仅有的5株5000年树龄的古树均生长于陕西黄土之中,分别是延安黄陵县的黄帝手植柏、保生柏、老君柏,渭南白水县的仓颉手植柏和商洛洛南县的页山古柏。
淞沪抗战遗迹真实反映了中国人民和军队团结一致,英勇抗击侵略的壮举,是中华民族无法忘却的记忆。检察机关持续深化军地协作机制,以高质效办案推动受损淞沪抗战遗迹得到抢救性保护,督促行政机关结合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对各类抗战遗址遗迹开展起底式调查、认定和登记。同时,深入挖掘抗战遗迹的历史价值与教育功能,实现抗战遗迹保护与爱国主义教育的良性互动,以法治力量让革命精神得以弘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