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城市发展理念,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是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的内在要求。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城市发展理念决定着城市发展成效。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现代化人民城市应当更加注重以人为本。过去一段时间,有的地方城市工作存在“重物轻人”倾向,比如一些城市越建越大、越建越漂亮,但居民上学、看病、养老难,群众生活不方便。应当看到,城市作为一个有机生命体,人是主角、是核心,关键就是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安居乐业12个字,城市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应该是人。深刻把握城市内涵式发展的战略取向,就要转变城市发展理念,不能“见物不见人”,而要更加注重以人为本。这意味着城市公共投资要从物质形态转向聚焦服务形态和福利形态,更加注重“投资于人”。要始终围绕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把让群众生活更舒适这一理念融入城市规划、建设、发展、治理全过程,体现在每一个细节中,优化公共服务、改善人居环境、保障民生福祉,努力把城市建设成为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丽家园。
香港9月2日电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1日公布《2025年全球创新指数》百强创新集群,其中“深圳-香港-广州”集群排名全球第一。香港特区政府创新科技及工业局对此表示热烈欢迎,认为有关排名反映粤港澳大湾区的创新能力在国际上获得高度肯定。
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 田利辉:龙头行业盈利优势显著,政策与资金双轮驱动下,行业集中度加速提升,AI领域、芯片、光模块等硬件与应用端协同爆发,驱动产业链全链增长。
教大校长李子建在致辞时恭喜和欢迎新生加入教大。他表示,教大今年迈向大学正名10周年,随着教大新教学大楼及位于戏曲中心的教大西九龙教学中心(柯士甸道)陆续投入启用,校方将继续为学生提供优质的学习环境,积极培育学生的创新思维及多元技能,并继续强化师德教育,秉持“育才弘教,立德树人”的核心使命,携手共创教育未来,为香港本地,乃至国家发展及打造教育强国作出贡献。(完)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积极倡导‘上海精神’,在参与全球治理中展现出一种新的国家间相处模式,这种模式强调各国间平等相处、相互尊重。对那些致力于为本国人民谋求最大发展福祉的国家来说,‘上海精神’必然会引起巨大共鸣。”今日俄罗斯电视台记者罗曼·齐斯金认为,“上海精神”与各国追求和平发展的理念是相通的,是指引不同国家友好相处的一种建设性方式。
多年的研究积累了一系列成果,也让越来越多市民对80多年前的香江烽火岁月产生兴趣。2015年,刘智鹏、丁新豹、刘蜀永团队出版《日军在港战争罪行》,根据战后军事法庭档案,披露日军在港累累罪行。2022年出版的《港九大队志》广受关注,很快售罄,今年推出的增订版也受到肯定,香港民主建港协进联盟、新界乡议局大量购买该书,面向社会各界推广。“有一次,我们在新界乡议局举办抗战史讲座,不少年轻人专程赶来,大礼堂座无虚席。”刘蜀永说。
阵雨过后,香港乌蛟腾抗日英烈纪念碑附近的山林飘着薄雾。近日,香港地方志中心副总编辑刘蜀永在这里接受记者专访,他面向纪念碑鞠躬,上前献花缅怀。这些年,刘蜀永、刘智鹏两位教授与他们的团队考证档案、走访遗址,编修《港九大队志》,挖掘更为全面的历史记忆,让先辈们的抗战印记被更多人看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