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援人员抵达后发现,货车因强风发生侧翻,驾驶室车门被彻底封堵。现场指挥员迅速制定救援方案,组织队员利用撬棍、铁铤等破拆工具对车窗进行破拆,在确保不对被困人员造成二次伤害的前提下,成功开辟出一条救援通道。
发展村集体经济,朱世龙想的不仅是养鱼。2023年,他向村里提出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我们周边有许多良田,但农业机械化率一直不高,小农户不愿投资购买机械设备。”朱世龙说,自己心里一直惦记着使用科技力量减少农业人力投入,提升单位面积生产效率。
“有些地区出现了多个国际航空枢纽的格局。比如华南的广州、深圳,西南的成都、重庆、昆明,西北的西安、乌鲁木齐。但与成渝不同的是,西北地域辽阔,西安与乌鲁木齐距离非常远,两个枢纽生态位截然不同。”
个头1米7多,戴副眼镜,朱世龙给人的印象是精干。行走田间,路遇村中老人,他总要攀谈两句。在村里工作了15年,他对这片生养之地,了然于心。
澎湃科技:从华大之前研发的Stereo-seq到现在的Stereo-cell,其核心部件DNB阵列芯片让人感觉非常神奇。能否给我们讲讲这个想法是怎么形成的?这些组件具体是如何工作的?
罗克韦尔自动化近年来在中国积极推广“气候灯塔”行动。李铮表示,中国政府对企业在可持续和ESG(环境、社会和治理)领域的大力投入,为企业未来发展带来了更大希望。这种绿色发展理念与罗克韦尔自动化的发展战略高度契合,将成为公司未来在华投资的重要方向。
流失海外敦煌文物的数量至今在世界范围内尚无精确统计。首先,就藏经洞出土文献而言,法国、英国、俄罗斯收藏较为集中,日本、美国、韩国则较为分散。特别是日本,分别收藏在龙谷大学图书馆、京都国立博物馆、书道博物馆等18家博物馆或图书馆中,且收藏过程也颇为复杂曲折。如“杏雨书屋”所藏敦煌文献,是清朝官员李盛铎旧藏。1936年李盛铎之子李滂将其父所藏敦煌文献卖给日本人羽田亨,此后这些文物便一直下落不明。直到2009至2013年,日本武田科学振兴财团杏雨书屋出版了《敦煌秘笈》,这批敦煌文献的收藏真相才大白于天下。原来,羽田亨收藏敦煌文献的资金来自大阪制药商武田长兵卫的资助。1945年夏受第二次世界大战影响,这批藏品被疏散到大阪武田制药工厂保存,随后又转到兵库县乡间仓库,即武田的“杏雨书屋”。1977年,武田长兵卫把原“杏雨书屋”的收藏,全部交给武田科学振兴财团管理。之后,在各国学者的奔走之下,“杏雨书屋”所藏敦煌文献最终公布,敦煌藏经洞出土文献流落他乡的宝藏终于面世。《文物》以此为例,不仅介绍了敦煌文献流失海外后收藏的复杂性,而且还介绍了《敦煌秘笈》的重要学术价值,使读者得以了解统计流失海外敦煌文物的难度。其次,各收藏国对敦煌文献的整理编目标准不一。有的国家按号编目,且在同一个大号下面又设若干小号;有的国家则按件编目。此外,敦煌文献除汉文文献外,还有其他民族语言的文献,对这类文献的编目也不尽相同,这也影响了统计的准确性。最后,流失海外的敦煌文物,并非仅有藏经洞文物,还有从敦煌其他地方所得文物。过去一些研究对此重视程度有所欠缺。缘此,《文物》特别对流失海外的其他文物(如绢画、纸画、版画、纺织品等)作了详细介绍,从而对传统敦煌学研究中偏重追寻藏经洞文物的局限有所突破。
“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正在走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道路,同时进行全球化产业布局。”李铮说,“我们愿意同中国企业共同走出国门,将中国制造、中国品牌带给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