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志丹在提到“十四五”期间坚决惩治体育领域腐败时表示,体育系统强化以案为鉴和警示教育,修复体育政治生态,“以‘假赌黑’治理为契机,重拳整治足球、象棋等项目发展乱象,并开展马拉松、山地越野等专项整顿,维护体育行业秩序。以体育法修订为契机,完善体育法律和行业标准体系,健全体育纠纷解决机制,持续提高体育行业法治化规范化水平”。
8月16日22时左右,乌拉特后旗乌盖苏木东乌盖沟上游突发山洪,将在此露营的一行13人和4辆车冲走。灾害发生后,在各级党委、政府组织下,1600余名来自应急管理、公安、消防、自然资源、水利、卫生健康等部门的人员投身搜救工作。
“‘一线’放开、‘二线’管住、岛内自由”,今年12月18日,海南自贸港全岛封关运作将正式启动。“零关税”商品范围扩大至约6600个税目,占全部商品税目的比例达74%;对“零关税”货物等实行低干预、高效率的精准监管……一整套自由化便利化的政策制度,展示了“把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的坚定决心。
五十年春风化雨,中欧从相识到相知,走过了半个世纪的合作之路。“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这段跨越山海与制度差异的关系,如今已不仅是一份经贸数据的增长图谱,更是两大力量、两大市场、两大文明之间思想互鉴、理念交汇的深层对话。
对安徽省铜陵市义安区血防站中心实验室主任、主管检验师刘志宏而言,了解寄生虫多一些,工作就能更有效。凭着一股子韧劲,她很快成长为寄生虫病诊治领域的年轻专家,帮助很多病因不明的寄生虫病患者得到及时确诊。
“我要到离群众最近的地方去!”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甘德县柯曲镇海拔4080米,高寒缺氧,条件艰苦。2010年,已在甘德县人民医院工作14年的尼玛拉毛,主动申请调往条件艰苦的柯曲镇卫生院。
以“课程嵌入”贯通育人链路,增强“大思政课”的知行转化力。项目式实践要有效提升思政引领力,必须深度融入人才培养体系,破解专业课程与社会实践“两张皮”的困境,构建“知行合一”的育人生态。首先,知识重组,专业课程内容向项目转化。利用项目本身的跨学科属性,将专业课程核心知识模块转化为项目实践的“任务包”或“问题集”。围绕综合性实践主题,思政教师、专业导师、行业专家共同设计任务链。这种基于真实问题的知识重组与供给,打破了传统学科的藩篱,使学生在项目中自然领悟知识的整体性与思政的统领性,实现专业知识学习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同频共振。其次,能力贯融,专业能力培养向项目借力。项目式实践是能力锻造的熔炉。学生在项目式实践中不仅产出项目成果,更能够通过系统性实践过程,全方位锤炼青年适应时代要求、担当复兴大任的核心素养与关键能力,有效促进了“知”与“行”的深度转化。再者,场域延展,专业实践场景与项目衔接。项目式实践将育人场域从教室延伸至广阔天地。通过构建“课程教学-项目实践-反思提升-成果辐射”的闭环,项目前理论铺垫与价值引导,项目中实践探索与能力锤炼,项目后成果凝练及社会传播,形成一个持续深化、影响扩大的全域育人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