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风县文旅局相关负责人近期向澎湃新闻记者表示,今年扶风县将支持西府古镇创建省级旅游休闲街区,依托西府古镇等文旅商体示范街,打造精致消费场景,大力发展夜间经济,推动县域消费升级。
为提升品质、增强竞争力,泰和县建立了覆盖全部生产主体的乌鸡农产品追溯体系。消费者扫描产品二维码,即可便捷查询乌鸡在养殖、加工、运输等全链条的详细信息。这种全流程透明化运作,助力泰和乌鸡成功打入盒马鲜生等高端超市,并建立起粤港澳大湾区等地的专供渠道。2024年泰和乌鸡全产业链综合产值突破70亿元(人民币,下同),带动全县71家规模养殖企业、20家加工企业协同发展。
记者了解到,友好蓝莓产业园区自2009年始建以来,通过规模扩张与技术革新双轮驱动,实现蓝莓定植数量增长3.3倍、棚室亩产提升1.5倍,并引进基质栽培技术优化品种。根据发展规划,园区计划于2025年投资350万元新建“零能耗”大棚、引入800株鲜枸杞品类,探索高端种植与低碳农业新模式。活动中,友好蓝莓产业园区被授予“省寒地浆果产业综合技术示范园”称号。
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可以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提升使用价值(财富)生产能力和效率。这一过程是否创造价值?可以从两方面进行分析。一方面,全要素生产率属于生产力范畴,其提升影响生产力产出水平,但并不等于全要素生产率直接创造价值。生产要素本身不是价值的源泉,但是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可以通过提升具体使用价值产出量,降低单位产品生产所耗费的劳动时间,形成实际生产时间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相对比较优势,进而提高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总量。另一方面,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知识和技术对人工的替代成为一个重要趋势。在这一背景下,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这一论断是否依然成立?应当说,劳动是人类与自然界之间能动的物质变换过程。在生产力各类要素中,人是最具能动性和决定性的,没有人的劳动就没有财富生产活动,也不可能有使用价值生产及价值创造。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知识资本对物质资本产生的替代效应并不表明知识资本作为生产要素可以成为价值源泉。知识资本的形成和使用仍是人类劳动活动的体现,而且社会生产是极其复杂的分工体系和网络,不能以生产的某一环节表现出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对劳动者的替代来解释价值创造日益脱离劳动。因为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时代,社会生产和经济活动的分工系统性极大提升,这种系统性建立在社会分工深化基础上,是人类社会总劳动体系决定社会生产,并不是单个环节决定社会生产。新质生产力的创新主体是新型劳动者,它由新型劳动者通过各种创新活动而实现。新型劳动者包括科学家、工程师、企业家、技术工匠等,他们开展的新质劳动包括科技创新、产业创新、工艺创新、产品创新、市场创新、管理创新等。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条件下,价值源泉说到底还是劳动创造的,更多地体现为新型劳动者的新质劳动所创造。这一新质劳动创造价值的过程,同时也是劳动与其他物质技术生产要素相结合方式发生深刻变化,大幅提高使用价值生产效率,即全要素生产率大幅上升的过程。这一过程是价值与使用价值生产的统一,并不否定劳动是价值的源泉。更重要的是,价值范畴涉及的是生产过程中的社会经济关系即生产关系,其目的在于揭示一定社会生产关系与生产力发展是否相适应。这是政治经济学关于价值理论讨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新质生产力在自然形态上强调生产力发展质态的先进性,相应地在社会形态上必然要求形成与这种先进性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这是新质生产力对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所体现的价值取向的坚守和中国化时代化的拓展。
“现在很多职业学校老师学历水平很高,不少学校老师能招到博士甚至教授,此外,数控机床、机器人、计算机等实验室条件都非常好。”江西新能源科技职业学院新能源汽车技术研究院院长张翔也对小巴说道。
尼泊尔《新兴尼泊尔报》指出,蛇咬伤病例在该国长期存在“报告不足”问题。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尼泊尔每年因蛇咬死亡人数约达3000人,年均病例数接近3.7万例。但根据尼泊尔卫生与人口部2024年发布的报告,去年该国登记在案的蛇咬死亡人数仅为150人。
汪陂村村民肖军说,“政府有扶持政策,我在种果树的同时养乌鸡,能多一份收入。”据了解,这种林下养殖模式已成为该村群众增收致富的新途径,户均年增收超8000元。(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