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德国的一项研究发现,即使只有6分钟的午睡时长,也能起到提高记忆力的作用。因为这段时间就已经足够大脑将短期记忆转变成长期记忆。所以如果时间不够的话,用 6 分钟的“快速觉”给身体充能也是很不错的选择!
其实,医技的传承,不是简单地教与学,而是交融着责任与关怀。当援藏医生深感“这里的老百姓需要我们”,当本地医生自信“能够独立进行手术”,推动西藏整体医疗技术提升、增进广大群众健康福祉的目标,在恪尽职守中逐步成为现实。
如何让珍珠般“撒落”绿水青山间的白藏房,用色大胆、华美绚丽的女性传统服饰“疯装”,传承已久的“敬猫”习俗,丰富迷人的自然景观等文旅资源被更多人所熟知?逐渐被大众发掘的宝藏旅游目的地乡城,正通过多元尝试,不断挖掘资源禀赋,蹚出一条文旅发展的新路。
教育是托举未来的希望。基础教育,从“有学上”变为“上好学”;职业教育“接地气、能致富”,服务于产业振兴;高等教育,既加强学科建设,又把培养的人才输送到发展所需的领域;教育援藏,构筑跨越山海的人才桥梁……教育的火种正以燎原之势,为雪域高原的高质量发展带来生生不息的力量。
来自云南曲靖的心脏病患者陈慧,一年半前在云南阜外心血管病医院接受了心脏移植手术,今天,她来复查。2022年底,陈慧因为一场感冒发烧导致晕倒,医生诊断为暴发性心肌炎和肺炎。随后,她转院至离家100公里云南阜外心血管病医院进行治疗。云南阜外医院是首批投入建设的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由云南省人民政府与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合作共建,2017年投入使用。在这里,陈慧一次又一次被医护人员从死亡边缘拉了回来。
在2025北京国际青年戏剧节“DT计划:数字戏剧青年编导人才培训营”中,经过12天的集中研习与跨领域实践,来自全国各地、拥有多元学科背景的25名青年创作者,最终以6组充满实验性与前瞻性、融合前沿科技与多元艺术的数字戏剧作品,向观众呈现一场探索剧场未来新形态的视听盛宴。
那么,何以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诸多学者会认为金本是清代唯一的流行本,甚至是清代唯一的流传本?究其原因,与晚清印刷技术变革密切相关。自石印、铅印技术传入中国后,凭借成本低、效率高的优势,逐渐取代了传统的雕版印刷。尤其是光绪年间,申报馆率先采用石印、铅印技术刊印小说,随后各大出版社纷纷效仿,使得石印、铅印本小说迅速占据了整个流通市场。据马蹄疾《水浒书录》载,从光绪十二年(1886)至宣统三年(1911),《水浒传》的石印、铅印本共有31种,而到了1920年,这一数量已增至37种。值得注意的是,这37种石印、铅印本《水浒传》均是金本。也就是说,在这三十余年里,《水浒传》的读者市场几乎被物美价廉的石印、铅印金本所垄断。这也正是当时学者们只能觅得金本,进而形成“金本是清代唯一流行本”认知的核心原因。因此,若一定要说金本是某一时期唯一的流行本,那这一时期也只能限定为清光绪朝以后的六十余年,而非整个清代。
远道而来的新疆游客陆琦专程在非遗市集试穿了“疯装”。她说,一开始是“疯装”的名字勾起了自己的好奇心,但通过这次体验发现,这种美丽的传统服饰每一块布料都透着当地的艺术灵气。“乡城就像一座挖不完的文化宝库,来了就不想走,下次一定还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