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经济运行成绩来之不易,5.3%的增长为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奠定了比较好的基础,也增强了我们的信心。”国家发展改革委国民经济综合司司长周陈说。
皎月方来,十里秦淮,华灯映水,游人如织。乘船漫游,全息影像与非遗灯彩组成的光影剧场,让人一眼越千年。“新质生产力+文化”,让老景区焕发新活力。
应用双环传动研制的精密减速机,机器人即可拥有灵活关节;装配奥比中光制造的视觉传感器,机器人即可实现3D视觉识别;再装上宁德时代的高能量密度电池,机器人续航能力即可大幅提升……完备的产业体系,让创新快速落地。
今年4月,济南市委人才办开设人才政策“金点子”征集专栏,面向社会各界特别是广大人才征集意见建议,推动提升全市人才工作质效。这封信正是要把近4个月征集活动的进展情况与广大人才朋友分享:对具备实施条件的建议,已迅速协调相关单位,制定具体优化方案,明确落实措施和时限,并及时予以反馈。
作为可容纳4800名学生的全日制高中,靖边县第一中学项目从规划起就瞄准“省级示范”标准——智能教室、数字化实验室、体育馆、图书馆一应俱全。项目建成后,96个教学班的规模将有效缓解城区高中学位紧张情况。
当日,“治水兴水看新疆”主题采访活动采访团一行来到新疆八一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参观管控中心和集中污水处理厂,了解这家自治区工业领域节水标杆企业,是如何运用科技手段循环利用水资源,如何将废水进行预处理和深度处理,并分担城市中水处理来补充生产用水的现状。
近日,河西区2025年“广场演出季”圆满落下帷幕,这场历时一个多月的文化盛宴,丰富了市民消夏生活,也以文化赋能城市活力推动了文化传承与发展。优秀群众文艺团队专场,为民间文艺爱好者提供了展示的舞台;传统手工艺、民间音乐、舞蹈等非遗项目的展示,让古老的文化记忆焕发生机;戏曲大观园的昆曲和越剧专场,为戏曲爱好者送上了文化大餐......文化惠民的温度,藏在一场场浸润人心的活动里。今年以来,河西区“市-区-街-居”四级文化活动接连上演600余场次,“10分钟高品质公共文化服务圈”越织越密。区文化馆创作的舞蹈《天津姐姐》、相声《大国小家》等8部作品冲击第二十届群星奖,其中《大国小家》跻身决赛,本土文艺力量惊艳亮相;区图书馆“城市讲述人”计划让阅读走进城市肌理,“阅见同源”港澳台侨同胞文化交流活动架起文化桥梁。街道社区更是各展所长,尖山街的广电惠民季、马场街的全民阅读活动等,让文化服务融入日常,群众的获得感实实在在。
说到这,林珍叹了口气,“其实我遇到的都是小困难,有些战友中枪后动手术,连麻醉药都没有。”战士们用湿毛巾捂着嘴,医生一刀下去,那痛苦的叫喊声像扎在林珍心里一样。“即便这样,等他们缝好了针,消完炎,又会马上申请归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