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抗战胜利,更为启迪未来。回顾历史不是为了沉湎于悲壮的回忆,而是要把历史经验转化为面向未来的力量。港澳与国家荣辱与共的历史,证明了同心则兴的道理。面对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经济转型压力,港澳社会更需要这种精神支撑,以背靠祖国的最大确定性来应对国际形势风云变幻的不确定性。既要坚定自身定位,也要主动融入国家发展战略;既要守护独特优势,也要善于与祖国共享机遇。
笔者跟多位省级、市级税务人士交流得知,目前并没有全国性查税部署。一些地方根据当地税收大数据风险提示等对个别企业查税,是日常工作,也是税务部门正常履职。毕竟税务部门主要负责税收、社会保险费和有关非税收入的征收管理,发现偷逃税、少缴税行为,理应依法制止,否则就是渎职。
值得关注的是,截至9月1日,A股两融余额达到2.3万亿元,突破历史新高,超过2015年6月18日的2.27万亿元,较上一日增加356.43亿元。其中融资余额为2.28万亿元,同样超过2015年6月18日的历史峰值。
金长川资本负责人 刘平安:北交所作为创新型中小企业的主阵地,业绩基本上相对于去年中期来讲实现一个全面性的恢复性增长,主要集中在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能源汽车以及新材料等行业,代表了新质生产力未来发展方向。
这些天,行走在天津的大街小巷,天桥横幅、沿街彩色道旗上,“弘扬‘上海精神’:上合组织在行动”等标识格外醒目。以“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为核心内涵的“上海精神”,成为此次峰会的一个热词。
新西兰前驻华大使 包逸之:二战期间一些最为重要的战斗就发生在中国,中国遭受日军侵略,付出了巨大的牺牲,损失惨重。无论是人口减少,还是国家付出的代价,中国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转变城市工作重心,更加注重治理投入,是推动城市高标准更新、高水平运营、高效能治理的重要基础。过去一段时间,有的城市发展比较重视经济目标,而缺乏长效规划和治理运营,存在重建设、轻治理的倾向。比如,一些城市聚焦大广场、宽马路、高楼群等,产生了“半拉子工程”;一些城镇大拆大建,导致城镇文化特色逐渐消失,不利于改善城市人居环境。应当看到,城市是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的有机统一。坚持尊重自然、传承历史、绿色低碳等,加强精细化治理,能够提高城市发展的可持续性、宜居性。深刻把握城市内涵式发展的战略取向,就要转变城市工作重心,从更多重视前期建设转向更加重视治理投入。只有更加注重治理能力建设,依靠科技创新、制度创新、精细化治理提升城市运行效率和韧性,才能真正实现城市治理现代化,实现城市发展从物理空间扩张向社会功能优化的根本转型。这也是对城市建设者和治理者的政绩观的检验。
欲粟者务时,欲治者因势。80年前,中国作为二战主要战胜国,同各国一道创立了联合国,掀开了全球治理新的一页。80年后的今天,全球治理走到新的十字路口:冷战思维、霸权主义、保护主义阴霾不散,全球治理体系不适应、不匹配的问题空前突出……全球治理倡议的提出正当其时。践行全球治理倡议,是维护国际公平正义的迫切需要,是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必然要求,是应对全球性挑战的正确选择,是破解全球治理赤字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