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器私用,将地质调查、矿产开发等权力作为敛财纳贿的工具,搞权钱交易,利用职务便利为他人在企业经营、项目承揽、矿权审批等方面谋利,并非法收受巨额财物;
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联合攻关机制建立于2022年,旨在集聚优势科技资源,布局全球科技竞争新赛道,以“科创+产业”为引领,用“重兵合围”战术尽快攻克“卡脖子”问题,推动产业链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2024年发布了41项重点揭榜任务,首次将未来产业纳入支持领域;今年3月,沪苏浙皖四省市科技部门又联合发布通知,开展2025年度联合攻关需求征集工作。
网友持续痛斥改造后的桥体“整容失败”,质疑运营方完全误解了杨泗港走红的核心。更有人叹息:近年来,这类自以为高雅的“画蛇添足”,还有很多很多。
高校毕业生作为创新发展的生力军,不仅为城市注入人才活力,还带动消费升级,提升城市创新动能;而城市则凭借丰富的就业机会、优质的发展资源和多元包容的生活环境,为毕业生搭建成长平台,二者在良性互动中实现共同发展。
4月底,由上海市总商会与香港中华总商会主办的“沪港携手,扬帆全球”2025沪港企业家圆桌会在上海总商会旧址举行。沪港企业家圆桌会已举办三年,是两地工商界常态化、高能级对话交流机制。活动现场,两地机构和企业签署多个合作协议,如“沪港汇智孵化器”项目,围绕人工智能、生物医药、低空经济及ESG(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领域的科创项目孵化,依托两地高校及产业资源,加速技术成果转化。
6月6日电 国新办6日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中国与南亚经贸合作及第9届中国—南亚博览会有关情况。商务部副部长鄢东在会上介绍,中国和南亚国家山海相连、命运相系。中国坚持以睦邻、安邻、富邻、亲诚惠容、命运与共为理念方针,支持南亚国家走稳自身发展之路,深化发展融合,积极推动双边经贸水平提质升级。
今年2月5日,浙江省委围绕忠实践行“八八战略”,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召开“新春第一会”,要求在深化“千万工程”、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缩小“三大差距”上取得新突破,聚焦聚力“强城、兴村、融合”,抓好完善省域协调发展战略布局、提升县城和中心镇承载能力等重点任务,强化城乡融合体制机制改革等重大改革支撑,推动城乡区域更高水平协调均衡发展。
7月13日,淮河第1号洪水形成,干流多个水文站超警,淮南潘集区启动防汛四级应急响应,紧密部署巡堤查险工作。接报淮上村巡查发现情况后,高皇镇组织危险区17户48人紧急转移避险。此后淮河干流水位一度高达21.54米,镇里再次组织紧急避险,最终将淮上村509户1963名群众全部转移,避免了整村被淹可能造成的人员伤亡。这是典型的河道洪水险情发现在小、处置在早,并成功避免外洪内涝叠加带来潜在风险的案例,得益于沿淮地区闻警而动、严巡细查,持续提升防汛抗洪救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