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筹好活力和秩序的关系,有利于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实践表明,稳定、透明、可预期的制度规则和科学高效的监管执法,可以更好地保障和增强经营主体发展质量和活力,充分释放超大规模市场潜力,从而让经营者健康发展、消费者放心消费。需建立统一的经营主体准入制度,实施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实现企业开办“一网通办”,充分激发全社会的创业活力。完善涉企收费监管制度,持续降低经营主体成本。推动修订公司法、广告法以及计量、标准、认证认可、消费者权益保护等领域一批行政法规,建立企业经营异常名录等信用监管制度,构建激励约束并重的合规体系,筑牢市场法治保障体系。聚焦民生关切查办计量、合同、消费者权益保护、价格、反不正当竞争、广告、检验检测等领域违法案件,持续净化市场环境。例如,2025年上半年,全国市场监管系统开展多轮专项执法行动。“守护消费”专项行动聚焦儿童用品安全、外卖食品安全、电商平台霸王条款等民生领域;联合教育部门开展校园餐专项治理,推行“互联网+明厨亮灶”智慧管理等行动都为营造良性秩序发挥重要作用。此外,加强知识产权执法和商业秘密保护,也有效增强了经营主体的创新动力。
此外,平台方应有效甄别违规信息,防止信息扩散等。根据《网络安全法》第47条规定:“网络运营者应当加强对其用户发布的信息的管理,发现法律、行政法规禁止发布或者传输的信息的,应当立即停止传输该信息,采取消除等处置措施,防止信息扩散,保存有关记录,并向有关主管部门报告。”
青海将西宁机场三期扩建工程视为深度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的重点工程;甘肃认为兰州中川国际机场三期工程是积极参与共建“一带一路”的有力注脚;西安和乌鲁木齐都表示,咸阳机场、天山机场的改扩建工程,能助力西安、乌鲁木齐打造“一带一路”核心枢纽。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爱上了养生,“保温杯里泡枸杞”已不再是新鲜事,枸杞咖啡、枸杞冰淇淋、枸杞面膜、枸杞口红更让这颗小红果火出圈。我国是枸杞生产大国,种植的枸杞约占全球枸杞种植面积的90%。而宁夏作为我国枸杞核心产区,截至2024年底,枸杞种植面积达到23万亩,全产业链综合产值204亿元。
指南编制项目自2019年启动以来,科研人员通过对1886份种质资源和46个审定保护品种的64个形态指标数据分析挖掘,同时吸收枸杞育种项目和一线种植企业、大户的经验,形成测试指南草案。之后多次邀请国内外同行专家进行讨论修订,筛选出27个能够规范化描述、精准化辨识新品种的特征指标,经过26个国家和国际组织专家的5次论证,指南最终得以通过。
觉姆措姆刚从诊区出来,手里攥着药单,脸上带着笑容。她说,“之前被妇科问题困扰,去外地看病不方便,疼得厉害也只能忍着。”这次义诊让她格外安心,“医生问得特别细,还教我日常注意事项,心里踏实多了。”她告诉记者,寺里的觉姆们盼着义诊,“大家有不舒服的,都会来看看,专家们态度好,我们愿意跟他们说。”
今年前7个月,天津与上合组织相关国家进出口额达533.7亿元,较2024年同期增长5.2%,占同期天津市进出口总值的11.3%。截至目前,天津已与上合组织国家的20个城市结为友好城市关系,覆盖11个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