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是产业格局为之一新。中央企业聚焦9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和6个未来产业,结合企业资源禀赋,进行系统化布局,逐步积厚成势。“十四五”以来,中央企业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累计投资达到8.6万亿元,比“十三五”时期有了大幅提升,在集成电路、生物技术、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在人形机器人、超导量子计算等前沿领域也实现了突破,在工业母机、新材料等领域的托底保障能力不断增强,总体上呈现出“梯次拓展、合力并进”这样一种产业发展新格局。
从“创一代”的筚路蓝缕到“新二代”的接棒前行,“守业更比创业难”,是不少年轻一代民营经济人士的共同体会。他们不仅要扛起家业传承的责任,更需要在新的市场环境中开拓新局。
站在观景台上,阿联酋中东绿洲传媒摄影部主任朱天群感叹道:“身临其境很是震撼,水声、水汽和瀑布磅礴的力量感,是任何屏幕都无法传递的。回去后,将通过宣传平台向海外读者大力推荐。”
退役军人林湖斌是土生土长的澳角村村民。2005年,他退役后从经营传统的海鲜购销生意起步,深耕商海。去年,他创办了四屿民宿,开启了“电商+海景民宿”的综合经营模式。
提到消化内镜,大家首先想到的可能就是它作为消化内科医生的“火眼金睛”,能精准捕捉消化道内部的真实情况,能够及时发现息肉、肿瘤、早癌、异物等占位性病变,以及获取组织样本,判断病变性质等。而如今,消化内镜的“本领”远不止这些,它已经从一个纯诊断工具发展成了一个强大的微创治疗平台,可以完成以往许多需要外科手术才能治疗的操作。16日,南京明基医院消化内科主任、主任医师李庭赞做客扬子名医团直播间,和网友们分享了消化内镜在疾病诊治方面的独特优势。
近日,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在北京成功举办,吸引近2000家企业线下参展、5600家企业线上亮相,共达成建筑、信息技术、金融等领域超900项成果,精准医疗、超高清视听、光量子计算机、仿生细胞传感器等方面的新产品在本届服贸会上进行了首发。努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服务贸易盛会,是贯彻落实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具体举措,有利于推进服务贸易创新发展,加快建设贸易强国。
香港9月17日电 (邱兆翔 戴梦岚)“眼下国家危亡,积贫积弱。我学工科4年,毕业后就能够立即出力出汗、报效祖国,也就不枉母亲给我取‘国豪’这个名字了!”9月16日晚,同济大学师生原创话剧《国之英豪》在“李国豪”的铮铮誓言中拉开帷幕。
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袁野在会上介绍,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中央企业实现布局结构优化的“必选项”,也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答题”。“十四五”期间,特别是党的二十大以后,国资央企把发展战略新兴产业作为一项牵引性的、全局性的工作,深入实施中央企业产业焕新、未来产业启航、“AI+”等专项行动,持续加强新领域新赛道布局,可以说力度空前,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主要体现在“三个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