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抗旱工作作出安排部署。印发《关于做好当前抗旱工作的紧急通知》《关于切实做好抗旱播种保苗工作的紧急通知》等文件,就抗旱播种、田间管理、旱情监测、水源调度等提出要求。严格落实以气象预报为先导的应急响应联动机制,组织相关部门滚动开展旱情会商,分析研判旱情发展趋势。及时启动省级抗旱应急四级响应,14个省辖市先后启动本地区抗旱应急响应机制,全省进入抗旱应急状态。
科普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创新发展的基础性工作。2024年12月底,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以下简称“科普法”)正式施行,明确“每年9月为全国科普月”,并就如何促进科普高质量发展作出一系列指引与制度安排。这标志着我国科普事业在法治化轨道上迈出坚实步伐,对推动科技强国建设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北京9月29日电 (记者 阮煜琳)国家电网消息,国家“十四五”规划重点工程——青藏直流二期扩建工程28日正式投运,可将青海与西藏之间的输电能力提高一倍,达到120万千瓦,对于提高西藏电力供应保障能力,服务建设新型电力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新建温福高铁是国家“八纵八横”铁路网沿海高铁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十四五”规划102项重大工程项目和“两重”标志性项目。项目建设对促进福建省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海峡两岸融合示范区,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加强与长江经济带快速联系等具有重要意义。
28日,由和裁会、云南省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共同主办的和平论坛在昆明召开,来自越南、斯里兰卡、巴基斯坦、泰国、日本、加拿大等国家的和平组织领导人以及云南省有关专家进行了发言。
第二,精细实施抗灾保产,少损失。近年来频发的严重水旱灾害给粮食生产带来严峻挑战。在应对干旱中,坚持精准范围、精准对象、精准时段、精准措施,全力保障灌区农作物生产。比如2022年夏秋季节,在水稻主产区长江流域中下游地区发生了严重干旱,实施两轮“长江流域水库群抗旱保供水联合调度”专项行动,精准确定干旱区域,精准掌握受旱农作物结构,精准对接农作物生长阶段需水过程,精准释放水利工程流量水量,科学调度75座大中型水库累计向下游补水62亿立方米,保障了1.83亿亩秋粮作物灌溉用水需求,实现大旱之年供水无虞、粮食丰收。在应对洪涝中,通过调度流域防洪工程体系,“十四五”前4年共减淹耕地7360万亩,避免粮食减产量530亿斤。
二是控“增量”。建立水土保持空间管控制度,依法划定水土保持重点区域,实施差别化防治措施。强化砒砂岩区、多沙粗沙区、水蚀风蚀交错区等生态脆弱区域保护,持续提升流域生态系统水土保持功能。以能源、化工、矿产资源开发和基础设施项目等为重点,构建全链条、全过程水土保持监管体系。“十四五”以来,有效防治因生产建设可能造成的人为水土流失面积4.6万平方公里。
中国名义税负一直高于实际税负。所谓名义税负是指企业名义上该缴纳的税费。由于征管、企业对税法理解等原因,实际上企业不一定足额缴纳法律意义上的税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