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与爱国,恰似水流与大地的共生。当青春的浪花撞上时代的礁石,迸发的是无数青年以赤子之心汇聚的江河。它是科研实验室里彻夜不灭的灯光下,年轻学者为突破“卡脖子”技术滴下的汗水,如清泉般浸润创新土壤;它是乡村振兴战场上,驻村青年踏遍田埂留下的足迹,似溪流般串联起乡土与希望;更可以是边疆哨所旁,年轻战士迎风而立的身影,像界河般守护着国土的每一寸安宁。
截至6月13日,全省大、中型水库可用水总量40.48亿立方米,储量充足有保证,按照6月底前无有效降雨的最不利因素考虑,可放水7亿立方米用于抗旱灌溉;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大中型水库及河道供水正常,地下水源较充沛,能够满足抗旱需求。5月下旬以来,对全省98.72万眼农田建设灌溉机井和56.85万项灌排沟渠设备进行全面排查,及时修复损坏设施,确保抗旱灌溉需要。省财政近期专门安排3000万抗旱专项资金,支持各地开展抗旱工作。
2022年9月,哥哥来到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求学;2024年9月,弟弟追随哥哥的脚步,被兰州大学核科学与技术学院录取。如今,兄弟俩分别在各自学院担任院办助理,哥哥还参与了港澳等地研学交流活动。
近年来,“文艺赋美乡村”成为激活乡村全面振兴内生动力的重要抓手。各地以文化为笔,在乡村大地描绘出一幅幅产业兴旺、乡风文明、生活幸福的新画卷,让乡村既有颜值又有内涵,让农民既富“口袋”也富“脑袋”。
印尼Erlangga出版社德维·瓦育介绍了在拓展电商及直播销售等方面的举措,并期待在中文教材、词典、HSK备考书及科技类图书等领域与中国出版机构开展合作、开拓市场。印尼阿拉扎大学中文系罗花乐以印尼火炬出版基金会为例,探讨了中印尼图书翻译的现状与挑战,呼吁建立系统性、可持续性的工作机制,以翻译促进文明对话。
记者了解到,人工智能在农业领域的研发应用推广比工业领域更难。分析原因,一是农业是非标准化环境,对象是生命体,相关研发需要农学、光学、传感、机械、算法等领域专家协同。二是农业比较效益一般低于二三产业,农民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要计算投入产出账,他们的要求是“技术不一定要多高大上,但成本要尽量低”。三是由于农业生产环境复杂多变,有的产品说起来丰满、用起来骨感,实际使用效果不尽如人意。这些因素制约了人工智能在农业领域的进一步发展。
当被问及为何能二十多年坚守在育种一线时,练文明语气坚定:“老专家把几十年积累的材料交到我们手上,要是半途而废,就成了‘千古罪人’。”他翻着手上的记录本,“新疆棉花育种从无到有,是几代人奋斗的结果。这份责任,我们义不容辞。”
盖新房、添家具、买越野车……进博会带来的订单直观地提升了马马尼一家的生活品质。他家那栋气派的两层小楼,甚至成了村里的地标建筑。受益于此的远不止马马尼,源自进博会的订单已助力秘鲁200多个家庭脱贫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