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门广场盛装亮相,长安街华灯璀璨。上个月,这里隆重举行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三军列阵,钢铁洪流奔涌。从“九三”的荣光到“十一”的欢歌,纪念的是历史,映照的是现实。同一片天空下,山河无恙,阖家团聚,这恰是当年先辈们梦想的模样。
铁路部门提示,国庆中秋假期,铁路客流保持高位运行,请旅客朋友及时关注天气变化情况和出行服务信息,预留充足时间进站乘车,严格按规定携带随身物品,按照车票标注的车次、日期、区间、座号有序乘车,切勿“买短乘长”,以免影响列车运行安全和秩序,共同维护良好出行环境。(完)
现场还为莲花镇莲花村、汀溪镇古坑村、五显镇侨安社区等乡村学堂授课点举办授牌仪式。据悉,后续这些授课点将联合专业机构开发定制化课程,让参与者在田间地头、古厝祠堂中实现沉浸式学习。
漫步嘉年华现场,以城市风味命名的11个“湾区融通地标美食馆”,依次映入眼帘——“香味”中山、“品味”深圳、“鲜味”珠海、“滋味”东莞、“趣味”香港、“美味”澳门……每个美食馆都展示并展销着对应城市的标志性美食。
此后,记者由东向西沿着南京路步行街走访时发现,哪怕过了23时,仍在营业的商铺不在少数,比如杏花楼对面的大白兔门店,游客就络绎不绝。一家名为匠之作的银文化体验馆,门口两名银匠在现场加工银饰,不紧不慢的锤打声回荡在渐趋安静的街道上,也吸引了游客驻足。
“从看父亲代表篮星队打球,到接过他的接力棒,特别自豪。”青年组球员宋凯林整理着胸前印有“篮星”二字的球衣,目光望向看台上鬓角花白的父亲。三十年前,同样在这个球场,他的父亲作为篮星俱乐部创始成员之一,打入了第一届比赛的第一颗球。
政策与活动双轮驱动下,上海夜经济发生了哪些变化?特色在哪里?积攒了什么经验?带来了哪些启示?澎湃新闻推出“发现夜上海”系列报道,聚焦游客、青年、市民三个群体关注的夜经济场域,去感受夜的魅力。
22时30分,南京路步行街东拓段,商场基本已打烊,不过,仍有差不多半数沿街商铺里顾客满盈。稻香村外滩店里人头攒动,门口主打的新鲜果汁、刨冰、冷饮、咖啡销售,成为无声的“招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