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经济学的根本宗旨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人如果仅仅是追求物质利益价值的“理性人”,就无法逃脱人文缺失的弊端。人文经济学之所以能超越西方经济学、打破后者的话语霸权,根本原因就在于西方经济学的内在前提“理性人假设”即资本人格化,与人民主体性根本利益发生对抗性矛盾,而人文经济学的“人文新目标”彰显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进而主张“人的现代化”道路。为此,人文经济学内在规律性效应就必须紧紧围绕这一根本宗旨,将人文经济看作是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经济学。人文经济的资源配置权益要由以人民为中心的人择原理决定而非西方经济学主张的自然法或“理性人假设”决定,这是人文经济学强调人的主体性、自主性的一个天然前提,彰显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人的社会价值需要纳入人文经济领域加以全面界定,由此衍生和推展出来的人文经济学概念、原理、规则等,就是明确为民宗旨的“人文新目标”的体现全面社会价值交换理性的新价值论和人择原理,这也将是一切人文经济学原理的重要发端。
“寨里这些‘摸得着’的历史,让大家吃上了‘旅游饭’。”站在一处民居旁,肇兴村党委书记陆卫敏说。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不仅让传统技艺焕发新生,更成为吸引游客的“文化磁场”。今年上半年,肇兴景区接待游客37.32万人次,同比增长24.48%;旅游综合收入3.82亿元,同比增长25.36%。
平衡人宠出行需求,呼唤更精细、更有诚意的服务。业内人士呼吁,行业相关部门应推动建立透明、可行的“宠物友好”服务认证与分级标准,明确准入条件、服务内容、额外费用及安全卫生责任,提升行业专业化水平。
“国潮风”劲吹,让传统文化符号从尘封的历史中走了出来,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走进公园,常见身着马面裙、头戴发簪拍照的身影;来到乡村,非遗工坊内一拨又一拨研学游团队接踵而至;打开购物软件,国潮文创盲盒、国货彩妆成为年轻人的“心头好”……优秀传统文化正以更年轻、更时尚的方式走进现代人的生活。
本次活动设置5公里和10公里路跑两个组别。冬奥会冠军张虹参加了5公里跑后说:“全运之全,在于全民参与,通过九城联动让全民动起来,让更多人关注全运会,提升全民健身意识,今天的活动非常有意义。”
因此,王阳明的“致良知”学说包含着深刻的意蕴,其中最重要的是以道德为统领,以知识及其他精神因素为辅翼。以道德为统领,指以良知代表的精神方向引领实践活动。王阳明多次强调:以诚意为主去用格物致知的工夫,这样的工夫才有着落。“诚意”代表道德方面,“致知”代表知识方面,知识活动必须在道德的统领、规范下。德性和知识互相辅翼,同步发展,共同提高。所以王阳明认为,“穷理是尽性的工夫,道问学是尊德性的工夫”,知识和道德不是两件事,而是一件事的两个方面。另外,道德本体有主动性,如果做某事的知识有欠缺,良知也会促使我们主动去求知。王阳明主张的是整体人格、整体素质的提高,所以他是“德性伦理”的提倡者、践行者。在他这里,既有“大德敦化”所代表的精神境界,又有“小德川流”所代表的具体知识,在具体事务的应对中将“德性伦理”化为“规范伦理”,这是王阳明致良知的精义所在。
王阳明的学说不是书斋里的学问,而是实践中活的智慧。良知在他这里是整个精神生活,同一个行为,可以得到知识上、德性上两方面的收获。他要达到的目标是人的整体素质的提高。王阳明是在朱熹的基础上往前走了一步,通过心对理的符合具体情景的诠释,使恒定的变为当下的,一般的变为特殊的:“良知只是一个,随他发见流行处,当下具足,更无去来,不须假借。然其发见流行处,却自有轻重厚薄,毫发不容增减者,所谓‘天然自有之中’也。”王阳明的致良知学说代表了理学的基本方向,这就是“生命的学问”。它重视实践,主张“不离日用常行内,直造先天未画前”。这是王阳明思想的特点,也是王阳明学说最有价值的地方。
不止一位一线科研人员向半月谈记者讲述了他们感受到的减负“温差”,一面是政策大力倡导为科研人员减负,另一面却是部分管理部门为求“合规”不断加码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