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生万物,耕地的高效合理利用同样不容忽视。近年来我国加快推动良田、良种、良机、良法融合,去年单产提升对粮食增产的贡献已超过八成。在东北,黑土地保护利用精准配置模式成为保障和提升黑土地肥力、实现黑土地保护与农业生产平衡的重要举措。河南作为重要的粮食主产区,去年下半年就提前启动了农村沟渠连通集中整治,并加快推进区域农机服务中心建设。下一步,创新做好耕地高效利用的大文章,单位面积上的产能潜力还会不断释放。
“民族团结一家亲”,既是各族群众的共识,也是一项在新疆持续开展的活动。自2016年10月以来,全疆范围内,数以百万计的干部职工与基层群众结对认亲,倾听心声、解决困难,让民族团结的种子深植心田、开花结果。
在霍尔果斯口岸联检大厅,哈萨克斯坦商人努尔别克说:“现在用手机智能软件报关,通关只要3小时,比10年前快8倍。”这种效率提升源于自贸试验区的制度创新:实施“铁路快通”“抵站直装”等改革,推出“智慧口岸”建设方案。
在教育变革的洪流中,政府、学校、社会应协力守护好历经岁月沉淀的教育火种。这份火种不仅是艺术教育的特色、学前教育的经验,更是对基础教育初心的坚守。唯有在传承核心优势的基础上稳步探索转型方向,才能避免在时代浪潮中迷失,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
对此,一方面,“百花齐放才是春”,多个板块交替轮动、交替向上,行情才能行稳致远。此前市场极致的结构分化和过于集中的共识需要消化、整固,近期持续建议以轮动的思路应对节奏上的波动。
身处在这样一个生动、火热的实验空间,我感觉此间的尝试如同一颗种子,预示着戏剧的未来:在技术与艺术的碰撞中,在跨学科人才的共创中,戏剧将一天天成为更开放、更多元、更贴近当代青年生活的艺术形态。
加快向科技要粮食产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科技效能如何发挥。越来越多地方已经意识到,一两块示范田增产不稀奇,关键在于如何将点上的高产攻关转化为大面积的现实产能,实现区域性的均衡增产。我国探索建立黄淮地区、东北地区粮食生产技术集成创新高地,瞄准的正是科技创新链条上的堵点,通过集聚科研院所、企业等各方资源,构建高效的农业科技创新协同攻关体系,提升创新整体效能,加速打造更多实实在在的大田应用场景。
随着“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的深入实施,木头冲村焕发崭新面貌。作为省第二批整县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试点之一,金湾区正为农村闲置资源盘活注入新力量、探索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