穹顶艺术中心沉浸式建筑投影秀通过三个递进式篇章,彰显上海在人工智能与新能源科技领域的突破、绿化与市容建设的成果以及千年文化底蕴与现代多元潮流文化的交融火花。记者看到,原创人工智能IP形象、由上海首盏电弧灯的光能量凝聚而成的小精灵——“小灵光”搭载AI大模型技术,可呈现万千形态。据悉,它也将作为西岸大剧院外立面投影秀的主线导游,带领观众沉浸式体验一场人工智能驱动的未来之旅。
合肥9月18日电 (记者 吴兰)记者18日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黄方教授研究团队联合西北大学董云鹏教授通过分析研究,在天然样品中识别出富水超临界流体的明确信号。
从100家央企的精准布局,到创新成果的“满天星”态势,国有资产的质量更优、“家底”更厚,这印证着一个朴素真理:质量比数量更重要。
本次赛事作为2025中俄公众科学素质促进沙龙的一项重要活动,邀请来自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阿穆尔国立大学等中俄7所高校的8支代表队参赛。
9月18日,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在重庆发布“2025中国服务业企业500强”。入围企业2024年营业收入总规模迈上新台阶,达到51.1万亿元,平均营业收入规模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达到1022.2亿元。
当晚,“闪亮·上海”(静安)2025国际光影艺术大赛决赛举行,20件海内外入围的光影艺术作品角逐出金、银、铜奖。据悉,作为静安国际光影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闪亮·上海”(静安)国际光影艺术大赛在2025年焕新升级。本次大赛以“光语家园”为主题,以光雕投影为语法,将在地社区的DNA转化为可感知的光之语言,构筑“可阅读的光影家园”。在2个月的时间里,大赛组委会共收到来自全球6个大洲、32个国家与地区的145位艺术家/团队投递的154件作品。其中一半以上的艺术家/团队都曾获得国际一线光影节奖项。(完)
孔子学院公派教师左刘岗把课堂做成“小型片场”:先以时间为轴,讲解中国各个朝代衣服的特点,曲裾、襦裙、圆领袍、飞鱼服的时代密码与纹样寓意;再让学生挑选服饰试穿。
项目战略指导专家、东华大学先进纤维材料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朱美芳院士介绍,该研究提出了“活性”纤维神经的概念,并创制了一种仿地球蠕虫结构的、与生物组织力学高度匹配的、可拉伸和可移动的在体神经接口纤维平台。该平台成功实现了神经接口在大脑与肌肉系统的可控导航,以及动态实时、长时域(肌肉内13个月)的神经电信号和生物力学信号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