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刚刚讲五四时期风气变了,白话文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他们还在守着咬文嚼字的半文半白文字,年轻人要看吗?他们还总摆精英的谱,总是要教育人,“爹味”十足。所以他们办了《学衡》杂志,没有人要看,两百本都卖不出去,可谓一败涂地。
昨日8时至今日6时,吉林东南部、辽宁东部、山东东部、苏皖中北部、河南南部、湖北、湖南中部等地部分地区出现暴雨或大暴雨(100~182毫米);上述地区最大小时降雨量40~60毫米,局地80~100毫米。
趁热打铁,实践团通过走访50余户农家,收集整理真实案例,并运用AI再次创作出了《田间地头的法治课》《彩礼那些事》等12期法治情景剧。
李林曾面对满目疮痍的民族痛苦追问:“中国人为什么不会团结?”十多年后,她以“战地干妈”的身份给出了最有力的回答:“到群众中去,苦恼就消失了!”
今天要有点“爷味”,“爷味”更多的是一种宽容、理解、慈祥。更多的不是“我告诉你”——我们通常总是说我告诉你,居高临下的。我现在学会和你分享,和你同步一些知识经历,他们是肯听的,觉得我和你是平等的。你要和他们玩在一起,年轻一代喜欢玩VR、游戏、cosplay。玩在一起了,他觉得你是自己人,不是权威。
我想到知识分子的时候,包括前浪,我对“过程”有迷之信念。但我也要理解后浪,他们关注“点”,关注结果,包括他们超强的检索能力,这是我们不具备的。他们个个都是冲浪的高手,能在知识海洋中迅速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然后拼凑成一篇论文。
8月15日华东师范大学许纪霖老师携新书《狐狸与刺猬:中国知识分子十论》与复旦大学严锋老师展开对谈,本次活动由知名播客《忽左忽右》主播程衍樑担任主持,共同探讨在后浪崛起、网红当道的当下,当代知识分子如何自处以及如何有效介入公共生活。
第二个变化和什么有关?我形容今天中国进入了一个“后城邦化”的时代。如果去希腊旅游就明白,城邦时代是什么年代?用亚里士多德的名言说“人都是城邦的动物”,人都是政治的动物,都要关心政治,必须和家国天下这些大事绑在一起,这就是城邦的动物,80、90年代中国知识分子都是城邦的动物。今天年轻一代是“家事国事天下事,关我屁事”,不再关心这些话题。他们开始有点像希腊后城邦哲学伊壁鸠鲁主义,关心的是自我、快乐,这才是最重要的,或者是犬儒哲学,最重要的是要回到自我,这就是后城邦时代。整个和城邦生活开始解绑、脱钩。这是这些年至少在年轻一代中发生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