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其一楼的“科技4S体验馆”,可以看到陪伴型机器人、脑波助眠器、智能助行外骨骼等多样的智能设备。它们的作用不是摆设,而是用融入生活细节的场景搭建,让科技服务于人。
截至6月13日,全省大、中型水库可用水总量40.48亿立方米,储量充足有保证,按照6月底前无有效降雨的最不利因素考虑,可放水7亿立方米用于抗旱灌溉;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大中型水库及河道供水正常,地下水源较充沛,能够满足抗旱需求。5月下旬以来,对全省98.72万眼农田建设灌溉机井和56.85万项灌排沟渠设备进行全面排查,及时修复损坏设施,确保抗旱灌溉需要。省财政近期专门安排3000万抗旱专项资金,支持各地开展抗旱工作。
“江水倒灌”为鄱阳湖补充了水资源、抬升了湖区水位,对改善鄱阳湖水域生态环境具有积极作用,同时也改善了鄱阳湖航道通航条件。
灯光骤亮时,舞台先绽开了“紫荆花”。舞者们并肩起舞,紫色舞裙随着动作翻飞;大屏幕上,香港的天际线与紫荆花图案慢慢重叠,台下观众纷纷举起手机,镜头追着舞台上流动的“花影”,不少观众还轻轻跟着节奏点头,眼里满是笑意。
中国文人自古以来便有赏月、玩月传统。如南宋学人刘学箕《中秋玩月记》所言,“中秋玩月,古今所同者也”。早在中秋节出现之前,赏月、玩月就已经成为文人诗词歌赋创作的重要主题。《诗经·陈风·月出》有“月出皎兮,佼人僚兮”,汉魏《古诗十九首》有“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明月皎夜光,促织鸣东壁”。这一文人玩月传统发展到唐朝,最终催生出诗仙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返回镇中心振兴路时,水深已超半米,王智刚发现学校北侧地势较低,洪水正从北围墙向低洼处两条巷路猛灌,而周边住有20余户村民,多是老年人,不及时转移,后果难料。
在广州这个海洋馆,海底中国戏在国庆期间连番上演。巨大的海底展缸中,随着传统戏曲背景音乐响起,舞者身着完整的刀马旦戏服,挥动的花枪在水下进行表演,以别样的方式让游客感受奇幻与东方艺术结合的魅力。
消费扩容升级蕴含重大机遇。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1.3万美元以上,超大规模市场体量稳步扩大,消费升级正处于关键时期,新需求牵引新供给、新供给创造新需求的过程,也是一个充满投资机遇的过程。商品消费持续扩容提质,2025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有望超过50万亿元,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地位更加巩固,网上零售额连续12年全球第一,汽车、空调等销量均位居全球第一。服务消费正在成为新引擎,2024年中国居民人均服务消费占消费支出比重为46.1%,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提升空间。与此同时,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和县域消费品质提升协同发力,众多品牌将借势发展、走向全国乃至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