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束了奇妙的音乐之旅,营员们来到豫园。从错落亭台到假山叠翠,园内一步一景、曲径通幽,让营员们沉浸式体验江南名园的婉约与厚重,逐渐读懂“园林是立体的诗”。
近日,黄河上中游内蒙古河段、山陕区间北部出现暴雨到大暴雨强降水过程,黄河上中游高含沙洪水持续向下游演进。应对黄河上中游大量来水,小浪底管理中心将密切监测雨水沙情变化趋势,精准科学制定孔洞组合运用方案,全力保障黄河中下游防洪安全。
坚持因地制宜、科学抗旱,河库灌区及时开闸放水,增加流量,采取疏通渠道、维修涵闸等措施,做到远送多浇、有水可浇;引黄灌区根据抗旱需水情况,及时开闸放水,争取多引黄河水;平原灌区发挥机电井作用,采取有效措施保障机井通电,并组织投入各类排灌机械179.4万台,努力增加抗旱播种面积。丘陵岗区利用坑、塘、堰、坝等小型水利工程组织抗旱播种。夏播以来,全省累计抗旱浇水7977.3万亩次,播种进度与常年相当。
据了解,拉萨南北山绿化工程是西藏自治区首个规模化山体造林的生态修复工程,也是增进各族群众生态福祉的重要民生工程,于2021年启动,当地政府计划用10年时间,完成国土绿化面积206.72万亩。目前,树苗整体存活率在85%以上,樟子松、油松、白皮松、山杏、白榆、光核桃、沙棘、绢毛蔷薇、沙柳等经过精心挑选和科学论证的林木已经漫山遍野。
在广富林文化遗址,一件件出土文物静静讲述着先民在此耕耘生息的景象,历史碎片被一点点重新拼接起来。从良渚文化玉器工坊的精雕细琢,到宋元商贸码头的舟楫往来,再到明清集镇的烟火蒸腾,营员们对展厅里陈列的文物充满好奇,不停地向讲解员提问。这一刻,一件件历史悠久的展品成了沟通过去与当下的桥梁。
在此背景下,我认为欧盟必须发挥重要作用,为世界注入更多稳定与可预测性,同时与包括中国在内的各国展开坚定且真诚的对话。中国是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国家,与中国合作至关重要,并且不仅仅停留在对话层面,更需要找到能深化中欧合作的领域,尤其是在地缘政治议题上,共同维护《联合国宪章》。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西瓜生产和消费国,每年要消耗掉 8000 万吨西瓜,平均每人 50 公斤。正是这种巨大的市场需求,推动着育种技术的飞速发展。近十年来,中国推出的西瓜新品种超过 200 个。
从陷入无原料、无资金、无技术、无人才的困境,到打破多项国际垄断、成为行业领跑者,山东东明石化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局主席李湘平始终坚信:“国外能做到的,我们绝不会差!”他组建创新领导小组,聚焦原油催化裂解制烯烃技术,联合高校院所开展科研攻关,共同研发的原油超级催化裂解制烯烃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打破国外垄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