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苏公安机关披露一起冒充公检法诈骗案件,揭露犯罪分子的新套路,提醒群众注意辨识资金来源不明的非正常交易,确保财产安全。
河南省气候中心6月12日8时发布干旱橙色预警,根据最新气象干旱监测显示,安阳、鹤壁、焦作、开封、洛阳、漯河、南阳、平顶山、濮阳、商丘、新乡、信阳、许昌、郑州、周口、驻马店等16个地市72个国家级气象站监测到气象干旱达到重旱等级以上,并已持续10天。据天气部门预报,6月24日之前,全省将维持高温晴热天气,虽然部分时段有分散对流性降水,但无法有效缓解旱情。
2023年4月,沈葆桢故居启动修缮。历经一年多的修缮,故居现已活化利用,正展出沈葆桢史迹展。沈葆桢第六代孙女、林则徐基金会副会长沈园介绍,《三坊七巷沈葆桢故居纪事》一书汇集了沈家家谱、沈葆桢奏折信札及沈家后人的回忆文章等内容,全面反映了沈家大家族的历史风貌。目前该书正在对外征编。(完)
对西北城市来说,机场的作用尤为重要。西北不沿海,也没有内河航运。依托铁路和机场打造枢纽,形成开放门户,无论对区域还是全国而言,都具有经济与战略的双重意义。
二是服务群众更精准,切实减轻群众和企业诉累。第一批示范文本推行后,各地法院通过“线下实体化指引+线上数字化赋能”协同推广示范文本,指导各类诉讼群体做好填写工作,让人民群众看得明白、用得方便,通过应用示范文本精准表达诉求,高效解决纠纷。案例4中,听力残疾人林某应用要素式起诉状快速立案、高效调解,实现诉讼“无障碍”。案例5中,两家中小企业选择应用统一规范的示范文本解决买卖合同纠纷,不仅促推实质解纷,更修复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重建商业信任,助力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案例6中,法院依托示范文本进行“上门普法+立案指导”,助力批发市场众多商户有效提高依法解决纠纷能力,切实减轻诉累。案例7中,一位菲律宾籍女士选择应用示范文本在境内法院提起离婚诉讼,有效破解中文书写困难、中国法律不熟悉带来的诉讼难题。
三是贯穿解纷全流程,有效提升实质解纷效能。地方法院将示范文本应用贯穿纠纷化解全流程,充分发挥示范文本赋能作用,通过要素比对,快速确定争议焦点,开展要素式调解、要素式庭审,进一步提升解纷质效。案例8中,“总对总”调解组织推荐应用示范文本后,当事人、律师在类型化纠纷预防化解中主动应用示范文本,反向促推“总对总”诉调对接提质增效。案例9中,通过在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中应用示范文本,助力争议焦点可视化,便于法官庭审中开展针对性调解,促推该类案件调解成功率从35%提升至54%,平均庭审时长缩短50%。案例10中,法官通过梳理要素式答辩状,在组织调解前即发现当事人的抗辩漏洞,找到调解突破口,实现当事人高效达成调解协议,做到案结事了人和。
7月3日电 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介绍,自7月7日开始,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举办“为了民族解放与世界和平——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主题展览”,展出照片1525张、文物3237件。主题展览将作为基本陈列长期展出。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是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在深入学习贯彻全会精神的澎湃热潮中,改革强音响彻神州,奋进力量凝聚共识,实干行动擘画新篇。为生动展现新时代统一战线成员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积极投身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使命担当,与党同心、与国同行的赤诚情怀,统战新语开设“话改革•建新功”专栏,反映统一战线成员学习贯彻全会精神的思考与实践,共抒助力改革、建功时代心声。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