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盟提出了三大体系建设任务:建立智联标准体系、完善产业服务体系、创建绿色测评体系。其中,产业服务体系建设方面,将立足两江新区,搭建智联技术创新平台,建设智联电动车产业大脑系统,全面支撑产业合作、出海服务、中试创新三大平台建设。
郑云龙此次打破了以往人们对哈姆雷特的固有印象,以一头脏辫造型亮相舞台。在他看来,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哈姆雷特,而舞台上所呈现的,正是独属于他的那一个。“人物的每根发辫都如血管般交错缠绕,也正是这位连遭重创的王子内心的外化。”
百余公里外,滨海港零碳产业园呈现另一番景象。中国海油盐城“绿能港”项目的10座白色超大型LNG储罐巍然矗立,宛如巨大的“气墩墩”。在冷能交换中心展示区,一条特制管道连接着冰淇淋机,按下按钮,不到十秒就产出一个个用LNG冷能制作的冰淇淋。这套年处理200万吨LNG、制冷功率23兆瓦的冷能供给系统,正将零下162℃的LNG冷能分为深冷、中冷、浅冷三级利用,延伸至冻干食品、冷水鱼养殖、冷链物流等产业。一路之隔的养殖基地里,大西洋鲑在冷水中畅游;旁边的冻干食品厂工地塔吊林立,施工车辆川流不息。
他表示,本次试验精准获取了大气组分、污染物分布、云三维微物理参数等关键科学数据,载荷种类多、测试数据丰富,将为青藏高原研究提供核心数据支撑,助力深度解析高原气候环境变化规律,为“亚洲水塔”及全球气候变化敏感区的动态监测与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为揭示高原生态系统奥秘提供全新视角。
风不仅可以发电,还催生着装备制造。盐城已形成覆盖研发设计、装备制造、资源开发、运维服务的风电全产业链。在金风科技生产车间,叠片机器人精准作业;在双瑞风电,110.5米长的巨型叶片在模具中成型。全球最大20兆瓦漂浮式风电机组、最长SR260叶片、首台“碳中和”风机相继在盐城下线。目前,盐城集聚了金风科技、远景能源、上海电气等整机龙头企业,海上风电整机产能占全国40%,叶片产能占20%,成为全球海上风电装备综合产能最大的基地之一。
在江苏沿海可再生能源技术创新中心,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卢俊龙博士团队正在全力攻克风电全直流发电技术。“全直流技术路线转换环节少、系统效率高。以一台10兆瓦海上风电机组为例,每天最多可多发出800度电。”这项创新只是盐城发力绿色科技的缩影。
发展绿色金融,助推绿色低碳转型。深入推进以生态环境为导向的项目开发新模式创新,100多个项目获得金融机构支持,获得授信金额2164亿元、发放贷款764亿元。
强化标准引领,促进传统产业提质增效。健全生态环境标准体系,完成32项排放标准的制修订。“十四五”以来,1.98亿吨焦化产能、1.1亿吨水泥熟料产能完成超低排放改造,2000多台燃煤锅炉实施有组织排放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