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让学子投身西部,首先得让他们了解西部。“为啥都带着超大流量网卡?”暑期支教出发时,中南民族大学“石榴籽”志愿服务队指导教师李然好奇地问学生,答案不约而同:“西部的网络肯定不方便、总掉线。”她连连摇头:“刻板印象!你们到了,一定会大吃一惊。”
国铁太原局大同南站售票员 李卉:查看检票口信息有很多渠道。每个车站大屏会滚动显示相应车次的检票口。也可以在中国铁路12306手机App中,查询您的检票口提示。另外,打印出来的行程信息提示单或者报销凭证上,一般也会显示检票口信息。此外,在中国铁路12306网站的“信息查询”、手机App首页的“车站大屏”也可以查询到检票口信息,这样旅客在赶往车站途中就能提前找到检票口。
微专业开设的意义远不止如此。微专业以“积木式”的人才培养模式,重新定义了专业的内涵。它不再要求学生在一个固定赛道上跑完全程,而是允许他们在主赛道旁为自己设置若干“补给站”。例如,机械工程专业的学生,通过学习工业视觉检测微专业,短期内就能掌握智能制造现场最紧缺的缺陷识别技能;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叠加AI数字营销微专业训练后,将获得洞察用户行为数据的能力……这种精准的“技能补丁”,正是解决学生就业难的关键密钥。
适度超前也有面向未来的考量。李瀚明表示,最近几年,国内长途旅行取代了一部分出国游的需求。西北是国内长途旅行的主要目的地之一,新疆、青甘大环线等热度居高不下。西北遥远,高铁也不发达,更依赖民航运输。此外,西安和乌鲁木齐还有建设国际航空枢纽的需要。
“苏超”的现象级热度也激活了各地文旅体商消费,“赛事流量”不断转化为“消费增量”。江苏省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报告显示,“苏超”前六轮,线下监测的旅游、出行、餐饮、住宿、体育等五个场景合计实现服务营收379.6亿元,增长42.7%。
实现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协同育人,还需要平衡保护与发展、分工与协作的关系,尤其要激发青少年的主体意识,推动其从“网络使用者”向“网络文明建设者”转变。
工作日下班后,刘娜习惯约朋友逛街,即便只是出站后骑小电驴去精品店买一条玩偶挂饰,也能“释放挤地铁的烦恼”。她刚工作一年,不会刻意存钱,每周末都会预留时间和朋友在商场聚餐。刘娜告诉记者,自己逛商场并非漫无目的,而是希望能“速战速决”,商场面积大对她而言反而是“槽点”。她吐槽,自己在国贸商城,曾为了找一家美妆品牌磨破了脚。
据介绍,2025“亲情中华·中国寻根之旅”夏令营新疆兵团营活动将在乌鲁木齐市、第十二师、第八师石河子市、第四师可克达拉市、伊犁州等地展开,营员们将通过实地参访、文化体验、共建互动等形式近距离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