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的抗战地位,在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愈发凸显。曹二宝指出,日军入侵香港当日,毛泽东就急电周恩来、廖承志、潘汉年:“立即组织香港文化人、党的人员、交通情报人员向南洋(东南亚)和东江撤退。”开启了震撼世人的“秘密大营救”。
在强化设施保护管理方面,通过实地踏勘、史料查证、走访调研等方式,开展烈士纪念设施信息采集校核,摸清抗战烈士纪念设施底数,实现信息化、数字化、精细化管理。加强烈士陵园提质改造,投资2.7亿元(人民币,下同),实施43个抗战烈士纪念设施建设项目;实施全国县级以下烈士纪念设施整修工程,补助资金20亿元,推动7.7万余座零散烈士墓迁至烈士陵园。联合最高人民检察院开展专项行动,与国家文物局密切配合,助推抗战烈士纪念设施和文物管护,有效提升设施总体面貌。
程衍樑: 这十几年来许老师做了很多关于年轻人的研究,尤其是与后浪的对话。在这样一个年代,请二位谈一谈在网红化的时代,知识分子如果试图和更加年轻的新一代完成对话,从你们经验来讲,如何完成这种对话?以及对于年轻人而言,他们和所谓知识分子群体发生联系的出发点在哪里?今天很多人觉得知识分子已经变成非常遥远、虚妄的词汇,专家变成了“砖家”,来谈一谈对这件事的看法吧。
在今天各种各样的社交媒体、自媒体里面出现了很多非典型知识分子,不是过去意义上典型的以文字为中心,而是更多以视频、音频这样的方式出现,背后都需要有平台。今天你没有平台/大平台,你的声音就释放不出去。平台的基本的逻辑是流量,流量为王,所以谁掌握了流量密码,谁就拥有了钱。
当年我做过微信公众号,复旦大学有一个榜单,我很骄傲地说我连续三年是第一名,第二名是复旦官方的公众号。我后来停更了,因为真的很累。做到后来就纯粹是为了流量,当然这个时候我就非常小心,因为人很喜欢创造一个东西,用这个东西去连接他人,甚至控制他人。知识分子应该知道,权力是一把双刃剑,流量也是。作为知识分子,我还残存着传统知识分子的骄傲,我有一个反省,知道流量最后可能也会把我们吞掉。当年博客出现的时候,美国一年死了多少博主,每天加班加点。说到这个控制,连我的健康都会被它控制了。
在政策引导下,山西各地纷纷加大对“文旅+体育”产业的投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服务水平。同时,积极引进社会资本,参与体育赛事举办和体育旅游项目开发。
上海,从民国到今天都不一样。魔都的知识分子都比较接地气,和城市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民国的时候,上海所谓的知识精英很多都不是典型的学院精英,像吕思勉这些学院精英,因为私立大学工资太低,还要给出版社写一些通识畅销书赚点钱,他们和社会有密切的联系。另外就是报业大王,办各种教育的所谓知识分子,和社会保持着紧密的联系。
在王英豪经营的彩虹星球宠物殡葬机构里,“死亡”这个词的底色不是黑和白,而是暖黄、翠绿等暖色调。在这家店的深处,摆放着宠物主人捐赠的物品。其中,有一处写着“一只小狗的一生”的牌子背后,摆放着狗窝、毛绒玩具、宠物防疫接种本等。远处的墙面上,则挂着曾在这家机构里往生的宠物照片以及主人写下的留言:“丑丑,谢谢你的陪伴”“仔仔,愿你在天堂快乐”“希望你无病无痛,开心幸福,也要想我们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