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天,第七届“科学探索奖”颁奖典礼在深圳举行,50位获奖科学家走上领奖台,带来了自己探索人类“大问题”的科学梦想。张嘉漪是其中一位。
体量不及西安的兰州,也拿出大手笔。T3航站楼面积40万平方米,综合交通中心27万平方米,是甘肃民航发展史上规模最大的工程。
“以人为本的数智化乡村能带动城乡融合的社会参与式创业。”西南大学乡村振兴战略研究院首席专家温铁军表示,一是要创新要素配置方式,把过去的“投机资本野蛮生长”改为以“耐心资本”为主的社会企业,重构新型生产关系,全面深化“金融供给侧改革”;二是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把“无序扩张”造成“粗放数量型增长”改为绿色生产力促进生态产业化为基础的质量效益型增长。
三峡人家景区艺术团业务团长王光告诉记者,该景区借助西陵峡山水实景打造非遗传承示范基地,长期聘请老船工与杨春善一起表演并带徒授艺。十余年来,这支表演队为两千余万名中外游客演绎原生态峡江号子,面向学生和艺术团体开展现场教学,“峡江号子在山水实景舞台上得到重生”。
在四川甘孜州乡城县正斗乡白坝村的田野间,一棵高20米、胸围近10米的千年核桃树如“巨人”般矗立,枝头缀满沉甸甸的青褐色果实。斑驳的树皮刻着岁月的沟壑,23米宽的树冠撑开一片浓荫。这里既是远方游客举着相机定格的“民族村落地标”,也是村民农忙时揣着糌粑、酥油茶歇脚聊天的“天然驿站”,承载着当地民众世代的乡愁记忆。
据悉,中国眼谷小镇是目前全国唯一的眼视光产业创新综合体。这里不仅是科技研发、产业孵化、创新人才和高端医疗集聚区,还是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浙江省科技体验旅游点。
2024年,在工信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中,提出制定未来产业发展规划,开辟量子技术、生命科学等新赛道,创建一批未来产业先导区。近年来,围绕这一前沿方向,各地依托自身优势,加速构建差异化产业生态。
肖勤在感言中将文学视为心灵之光,她认为写作者以文字构筑向阳之屋,正如《小说月报》封面上那一间间理想中的房间——它们不仅存在于纸页之间,更栖居于读者对世界的期待与善意之中。“这个世界深情又凉薄,浩瀚又狭小,文学或许写不尽悲喜,也或许安抚不了残缺,但她能照见自己的江河星辰,岁月花开。祝愿在这束璀璨的光里,我们都能拥有属于自己的花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