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是产业格局为之一新。中央企业聚焦9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和6个未来产业,结合企业资源禀赋,进行系统化布局,逐步积厚成势。“十四五”以来,中央企业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累计投资达到8.6万亿元,比“十三五”时期有了大幅提升,在集成电路、生物技术、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在人形机器人、超导量子计算等前沿领域也实现了突破,在工业母机、新材料等领域的托底保障能力不断增强,总体上呈现出“梯次拓展、合力并进”这样一种产业发展新格局。
针对客流密集的大型港口码头无障碍设施未达到工程建设标准、影响众多特定群体出行安全问题,检察机关通过召开专家论证会、磋商、制发检察建议等方式,督促行政机关全面履职,开展系统治理,切实保障老年人、残疾人等特定群体出行安全。
后浪劲涌,奔流不息。未来,年轻一代民营经济人士将在创新发展、全球拓展和精神传承中接续奋斗,书写属于自己的时代篇章,也将推动浙江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走得更稳、更远。
给出路:AIT作为美国在台官方机构,必须严格恪守一个中国原则和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立即停止发表任何干涉中国内政的言论,停止为“台独”势力站台背书。
“优”,主要体现在创新生态持续优化。在工作上,国资央企倡导“紧密协同、上下贯通”,努力营造有利于企业科技创新的良好环境。一方面,不断强化“激励赋能”,在出资人支持政策上,坚持“顶格、管用、解渴”,对重大科技成果实施考核加分,对实现重大技术突破的给予“一票晋级”,2025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中70%以上的资金,都用于向承担科技创新和新兴产业发展等任务的企业注资,同时,累计推动近1000户科技型企业实施了股权、分红等激励,决不让作出成绩的科技人员只当“幕后英雄”。另一方面,积极探索“松绑减负”,赋予项目负责人更大自主权,健全尽职合规免责机制,让科研人员真正放开手脚、心无旁骛搞创新。通过这些举措,中央企业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得到有效激发,企业的创新创造活力更加充沛。
“强”主要是体现在创新实力明显增强。“十四五”以来,中央企业持续加大投入力度,有效汇聚内外部创新资源,科技创新的“硬实力”明显提升。从研发投入看,中央企业研发经费年均增长6.5%,已经连续三年每年投入超过1万亿元,去年达到1.1万亿元。其中,基础研究投入占比是8.8%,这样去年就有接近1000亿元投入了基础研究。从科研平台看,累计建设了国家级研发平台474个,打造了国家技术创新中心8个,中央企业牵头的全国重点实验室有91个实现重组入列,这占全国的1/6。从科技人才看,中央企业拥有研发人员144万人、占全国的1/5,中央企业还拥有两院院士219名,人才支撑更加有力。
武汉市城市运行管理中心专职副主任耿峰表示:“武汉‘一网统管’以安全为切入点,具备机制健全、数据鲜活、平台智能、体系完善、应用实战的特点。基于‘三级七层’的管理架构,做到一屏统观,一网通达,一脑智感,一体联动,推动城市运行安全事件从事后应急处置向事前预测预警预防转变,为跨年夜、清明祭扫、黄金周等重要节日和汉马、渡江节、长江文化季等重大活动提供了有力保障,真正落实了全域感知、全时联动、全程智能、全链闭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