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电 应急管理部15日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通报上半年全国安全生产和自然灾害情况。会上,应急管理部新闻发言人、新闻宣传司司长申展利介绍,今年上半年,全国共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8562起、死亡8079人,同比分别下降22.9%、17.8%。其中,发生重大事故4起、死亡70人,同比分别下降20%、25.5%;发生较大事故172起、死亡634人,同比分别下降6.5%、9.7%,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
三是洪涝灾情总体偏轻。洪涝灾害一共造成了1132万人次受灾,101人死亡失踪,48.2万人次紧急转移安置,直接经济损失510亿元,占整个自然灾害损失的90%以上。与近5年同期均值相比,分别下降了66.4%、19.1%、67.7%和47.2%。
上半年全国自然灾害主要有以下特点:一是年初西藏定日6.8级地震造成重大损失,此后大陆地区地震活动相对平静,2—6月份4.0级以上地震次数较往年同期明显偏少。二是西南地区地质灾害多发,四川、贵州等地山体滑坡造成重大人员伤亡。三是洪涝灾害损失总体偏轻,南方部分地区灾情相对较重。四是南北方旱情阶段性、区域性发展,部分农作物受到一定影响,目前大部分地区已缓解。五是风雹灾情总体偏轻,低温冷冻和雪灾损失较近年明显偏轻。六是森林草原防灭火形势总体平稳,局地森林火灾多发。全国未发生草原火灾。
7月15日电 国新办15日就2025年上半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统计局副局长盛来运在会上表示,对投资增速的变动要全面来看待。
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5458亿元,同比增长5.0%,比一季度加快0.4个百分点。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213050亿元,同比增长5.0%;乡村消费品零售额32409亿元,增长4.9%。按消费类型分,商品零售额217978亿元,增长5.1%;餐饮收入27480亿元,增长4.3%。基本生活类和部分升级类商品销售增势较好,限额以上单位粮油食品类、体育娱乐用品类、金银珠宝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12.3%、22.2%、11.3%。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持续显效,限额以上单位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文化办公用品类、通讯器材类、家具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30.7%、25.4%、24.1%、22.9%。全国网上零售额74295亿元,同比增长8.5%。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61191亿元,增长6.0%,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4.9%。6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4.8%,环比下降0.16%。上半年,服务零售额同比增长5.3%,比一季度加快0.3个百分点。
分产品看,6月份,规模以上工业623种产品中有379种产品产量同比增长。其中,钢材12784万吨,同比增长1.8%;水泥15547万吨,下降5.3%;十种有色金属695万吨,增长4.4%;乙烯285万吨,增长5.8%;汽车280.9万辆,增长8.8%,其中新能源汽车123.4万辆,增长18.8%;发电量7963亿千瓦时,增长1.7%;原油加工量6224万吨,增长8.5%。
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840元,同比名义增长5.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5.4%。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844元,同比名义增长4.7%,实际增长4.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936元,同比名义增长5.9%,实际增长6.2%。从收入来源看,全国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经营净收入、财产净收入、转移净收入分别名义增长5.7%、5.3%、2.5%、5.6%。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18186元,同比名义增长4.8%。
李筱强曾任中国证监会上海证监局副局长,中国证监会会计部副主任、发行部副主任等职,2018年1月离开证监会,转任中国互联网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