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在学习教育中,两江新区政务中心更是下足了功夫。通过开设“政务大讲堂”,提升窗口人员服务意识;狠抓窗口服务规范化建设,让群众切实感受到“门好进、事好办”。两江新区龙盛新城政务服务分中心政务服务专员孟邦辉说:“只有让大伙看到变化、得到实惠,学习教育才算落到实处。我们要持续深化‘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跑出政务服务加速度。”
文化和科技的深度融合,正在创造更多新型文化业态。以“马栏山”为例,以前是城中村,如今已发展成为创意产业云集的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在这里,集聚了3000余家上下游企业,形成涵盖创意、内容制作、储存、播发、交易的数字文化产业链。园区项目数字文博平台“山海”APP,上线7个月即完成2.7万件文物的数字化采集,如今已是近3000万用户的“24小时线上博物馆”。抓住科技革命、文化产业发展的机遇,打造以“文化+创意”“文化+科技”为主要特征的新业态,就能找到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此次7天24小时货运通关模式的实施,将进一步提升伊尔克什坦口岸的通关效率和服务水平,助力区域经济发展和国际贸易畅通。(完)
近些年来,成熟景区的旅游收入已经从门票经济转向旅游综合消费经济,特色产品销售、餐饮、住宿等二次消费占比明显提升。而当时的云台山景区仍停留在“一进一出”的初级模式,留不住客人,自然无法拉动消费。如何从“门票依赖”向“综合消费”转型是云台山景区面临的首要问题。
2017年以来,为了使游客有更丰富的时间体验游玩,云台山景区实行一次购票,门票、车票连续3天有效,各景点不限次游览的优惠。这些变化和举措使得游客在云台山不仅仅是“观光式”的一日游,而是多日深度“沉浸式”的体验游。“旅游+文化”“旅游+体育”等融合业态也带来了消费的新变化。
在推动生态文化转化利用方面,主要包括2项具体举措:一是倡导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持续开展“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系列活动。宣传《公民生态环境行为规范十条》,引导公众践行绿色出行、节水节电、垃圾分类、“光盘行动”、守护宁静等绿色生活方式。推行绿色办公和大型活动碳中和,推动企业加快向绿色生产方式转型。建立健全生态环境志愿服务体系,增强全社会参与和支持生态文明建设的行动自觉。二是促进“生态文化+”产业发展。依托生态和文化资源优势打造区域生态文化品牌。推动生态文化融入旅游发展,推出一批生态文化特色旅游精品线路,积极开发体现生态文化内涵的旅游产品。扶持“生态文化+”产业发展,探索生态文艺创作与科技深度融合,积极利用环保材料开发生态文化创意产品。
榴梿不仅味道独特,其营养价值也极高。每100克榴梿果肉含有约150-180千卡热量,富含碳水化合物、膳食纤维和蛋白质。此外,它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维生素B群(特别是B6)以及钾、铁、镁等矿物质。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对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深化两岸融合发展等方面作了系统部署。《中共福建省委关于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福建实践的决定》进一步提出从完善两岸社会融合机制、探索福建全域融合发展机制等方面,积极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