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赋能,政策先行。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建立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机制,丰富农村文化服务和产品供给”;乡村振兴促进法将“传承发展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乡村特有功能之一;文化和旅游部、农业农村部等6部门印发《关于推动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意见》;住房城乡建设部印发《关于开展引导和支持设计下乡工作的通知》,为文艺工作者下乡营造了有利的政策环境……
王晓萍表示,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十四五”时期是就业事业快速发展的时期,也是就业困难挑战比较大的时期。稳增长、稳就业的压力始终存在,结构性就业矛盾不断凸显。中央专门印发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意见,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牢固树立大就业观,凝聚促就业合力,有力支撑了就业局势的总体稳定,在14亿人口的大国实现了比较充分的就业。
谈到育种时的艰难时刻,练文明回忆起去年5月的一场冰雹。“棉花刚现蕾,全被打成了光秆。”他站在试验田里,心情沉重,“当年的产量数据肯定受影响,但我们也能趁机筛选抗灾能力强的材料。”
8月28日上午,中国煤矿文工团召开干部大会,宣布文工团领导任命决定。经文化和旅游部研究决定,任命靳东为中国煤矿文工团(中国安全生产艺术团)团长。
清晨的阳光掠过淮安水利枢纽建设工地,王洪玉走过施工现场,“这道‘水下长城’最深扎进地下60米,是淮河防洪的关键屏障,能有效阻隔地下水渗透。”声音里带着对每一寸工程的熟稔。
“乡村文化艺术的繁荣,是涵养乡村精神根脉的关键,更是激活乡村全面振兴内生动力的重要因素。”农业农村部农村社会事业促进司相关负责人表示,“以文艺赋美乡村,既能丰富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增强农民的归属感与认同感,凝聚起乡村发展的向心力,又能为乡村发展注入文化活力,推动乡村在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上协调发展。”
24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在乌鲁木齐文化中心展览馆参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主题成就展。该展览全景展现了7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下、在全国各地大力支援下,新疆各族人民团结一心、艰苦奋斗、顽强拼搏取得的辉煌成就。
不远处的京杭大运河上,货船正驶过“上槽下洞”的水立交结构。“上面是南北走向的千年运河,下方是东西走向的淮河入海水道,这种结构能让行洪和航运互不干扰。”王洪玉指向泄水涵洞的方向,“原来每秒2270立方米的行洪流量,二期建成后要提升到7000立方米,洪泽湖的防洪标准也从百年一遇提至三百年一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