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并治”是古代处理水城关系的核心策略。《礼记》中“土反其宅,水归其壑”的记载,道出了从事农业生产的先民最根本的祈愿。在水利实践中,古人致力于让水土各尽其用,比如唐宋时期,太湖地区创造塘浦圩田,通过挖土疏渠形成水道,又以淤土筑堤御水;明代采用“束水攻沙”之法治理黄河,实现水土的动态平衡;清代在疏浚凉水河时,将挑挖的淤泥用于增辟稻田,达成土方平衡,同时以“散水匀沙”之法变无定河为永定河,又引南苑凤河、凉水河水“蓄清刷浑”,最终实现“清流演漾,资安永定”的目的。“水土并治”的生态智慧为现代城市建设提供了深刻启示:城市建设须摒弃“水”“土”分离的规划模式,通过适当恢复河道的自然形态与功能,充分利用自然能动性实现水土协同调控。
坚持因地制宜、科学抗旱,河库灌区及时开闸放水,增加流量,采取疏通渠道、维修涵闸等措施,做到远送多浇、有水可浇;引黄灌区根据抗旱需水情况,及时开闸放水,争取多引黄河水;平原灌区发挥机电井作用,采取有效措施保障机井通电,并组织投入各类排灌机械179.4万台,努力增加抗旱播种面积。丘陵岗区利用坑、塘、堰、坝等小型水利工程组织抗旱播种。夏播以来,全省累计抗旱浇水7977.3万亩次,播种进度与常年相当。
吴泽棵介绍说,这次阅兵作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参阅力量要素全、结构编成体系化,武器装备数量多、初次亮相占比高,是进入新时代新征程人民军队政治建军新风貌、力量结构新布局、现代化建设新进展、备战打仗新成效的一次集中展示,对于纪念抗战伟大胜利、弘扬抗战伟大精神,具有厚重政治承载和深远历史意义。
乌鲁木齐不缺国际和地区航线。2024年,乌鲁木齐机场累计运营定期客货运输航线共240条。其中,国际定期客运航线26条,与高加索地区三国与中亚五国实现全部通航,通航中亚航点数量为国内十大枢纽机场之首。
近年来,上合组织在打击恐怖主义、分裂主义、极端主义“三股势力”,禁毒,数据安全等领域开展深度合作,为实现周边国家和平相处发挥建设性作用。
阿尔及利亚丝路新闻网刊发题为《中国反法西斯战争为何成为东方主战场》的文章说,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中国人民开始反抗日本侵略的斗争,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中国军民担负起支撑东方主战场的重任,极大消耗和削弱了日军,迫使日本放弃了北进计划,延缓和牵制了其实施南进计划,为支援盟军彻底战胜法西斯作出重大战略贡献。
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卢映川在会上介绍,在主题表达上,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文艺晚会以“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为主题,以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东方主战场的重要历史节点和历史场景为主线,突出表现了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的中流砥柱作用,深刻缅怀了战争中浴血奋战的革命先烈,充分展现了中国坚定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的鲜明态度,昭示了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的永恒真理。晚会既整理呈现了中国人民抗战14年的恢弘历史,又深情刻画了抗战中的动人片段和光辉时刻。晚会由过去向今天走来,既有对过去历史、人物、事件的深切缅怀和致敬,也有站在历史深处对新时代中国奔腾向前的憧憬和愿景,既凸显了中国人民抗战到底的血性和对正义的守护,也有对80年的赞颂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将极大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爱国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