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市侵华日军细菌与毒气战史研究会副秘书长 金士成:以往我们知道1949年的12月25日到30日,伯力的公开审判中有12名日本细菌战犯进行审判,其中有6名七三一部队成员,但是在《身上申告书》中记载了是有43名成员也都在伯力地区进行了审判,时间是从1948年一直延续到1951年,所以说伯力审判不只是一次公开性的为期5天的审判,是一个系统性的长周期的一个持续性的审判。
“我们也在想办法,村里有几户人家也办了农家乐,收入还不错,看来以后要靠生态旅游、农家乐,靠着青山吃青山了。”当时,鲍新民这样回答。
第一次握拍的感觉,吴圣宇至今记忆犹新。球拍轻盈,防滑胶套蹭着掌心微痒。教练教他“颠球”,羽毛球总是“不听话”,没几分钟他已汗流浃背。但奇怪的是,他不觉得累,反而憋着一股劲儿。“别人能颠十几个球,我为什么不能?”那天,吴圣宇主动对妈妈说:“我想报这里的羽毛球培训班。”妈妈愣了一下,笑着应允道:“只要你能坚持,妈妈就支持你。”
这是1956年,一位中国管教人员对一名日本战犯所说的话。当时,这名日本战犯即将回国,中国管教人员送给他一把牵牛花种子。回国后,这名战犯将花种在院子里,并用相机记录下花朵的繁茂时刻。照片被命名为《和平之花》,展陈于沈阳审判日本战犯法庭旧址陈列馆。
一项发表于《癌症流行病学、生物标志物与预防》的荟萃分析[3]显示:即便是在被诊断为癌症之前保持适量运动,也能让未来得结直肠癌的风险降低约 27%。也就是说,运动不仅“治未病”,更能“防初病”。
面对慢病高发与年轻化的严峻态势,慢病防控不能只靠医院治病,而要构建“全周期、多维度”的防控体系,将防线从治疗前移到预防,从个体延伸到社会,形成“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的共治格局。
上海市档案馆近期征集的珍贵档案中,有这样一封家书,于1944年1月31日从苏北抗日根据地寄出,辗转抵达上海,书信写成时正值农历正月初七,信中满载着对父母弟妹的殷殷牵挂,也悄然揭开了在日军铁蹄之下、山河破碎之际,一个普通家庭颠沛流离的悲欢故事。
哈尔滨市社会科学院七三一问题国际研究中心主任 宫文婧:它们表面上看来没有实质上的隶属关系,普通人是看不到它们究竟背后是由谁领导的。但实际上通过研究我们都可以发现,它是日本军国主义实施细菌战的一个具体的爪牙,构成了一个有组织、成系统的集团犯罪,是日本国家犯罪的一个具体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