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驻英国使馆发言人强调,在乌克兰问题上,中国的立场是劝和促谈,坚定不移,一以贯之。为此,中国和巴西最近联名发表了关于推动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六点共识”,强调遵守局势降温三原则,即战场不外溢、战事不升级、各方不拱火,同时呼吁各方坚持对话谈判、加大人道主义援助、反对使用核武器、反对攻击核电站、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等。
近些年我们也能看到这些举措,中国推出大规模减税降费政策,有不少是长期执行的制度性政策。比如为消除重复征税,营业税改为增值税;增值税基本税率从17%降至13%;个人所得税也通过扩大税率级距、增加专项附加扣除、提高起征点,实际降低了税负;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单位缴费比例降至16%等。
改的过程不可失之偏颇,要系统地、全面地分析研判突出问题,精准制定整改措施,加强跟踪调度问效,一项一项抓落地。务必压紧压实主体责任、监督责任、第一责任人责任、“一岗双责”,始终保持“严”的主基调,做到真管真严不含糊、敢管敢严不手软、长管长严不懈怠,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单看是“中”“小”“微”,聚沙成塔,它们就是经济韧性的重要支撑,是“推动创新、促进就业、改善民生的重要力量”。一如“千家万户都好,国家才能好”,中小企业好,中国经济才会好;中小企业有韧劲,中国经济才有韧劲。从这个角度更能理解,为何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是治国理政的一项长期课题,必须紧抓不放、久久为功。
文化一度当然非常重要,具有斗争价值。就像伊格尔顿在英国所说的,如果有人开始谈论文化,保守派几乎都要掏出手枪来对付你。文化一度非常有生产力,比如,被某种程度上视为左派的本尼迪克特·安德森在分析民族主义时,一定要把它说成是印刷资本主义、文化建构或者想象的共同体。但实际上,马克思主义的强项是真正分析经济关系和经济社会,这才是其批判的核心。退回到文化领域,有时看起来很灵活,最开始也有创造力,但后来往往失去了批判的力度。
研究团队介绍说,月球的正面和背面差异巨大,正面相对平坦,有广阔的玄武岩平原;背面则高地遍布,月海稀少。科学家提出了很多理论来解释月球的这种“二分性”特征,包括月球形成早期岩浆洋冷却结晶不均匀、月幔内部物质对流不对称、正背面巨型撞击作用的差异等。然而,过去所有的月球采样任务都只在月球正面进行,月球背面样本的缺失使得背面深部月幔特征一直是未解之谜。
所以吊诡的就是,左翼的这种批判性、解构资本主义的学术生产,某种意义上仍然没能脱离这种全球学术生产流通体系。这一点让很多批判知识分子的写作受到攻讦,觉得他们是杀人放火受招安。齐泽克、韩炳哲一边批判21世纪资本主义,一边是备受市场追捧的学术明星,好像他们在表演“批判”,批判也就是个赛道。所以很多批判知识分子也一直在反思这些问题。最近这些年,对媒介的自觉也成为批判思想中非常重要的内容也就是对这样的境地的一种回应。以前我们常说资本主义没有彼岸,其实这并不是特别绝望或悲观的话,而是因为它确实是一个块茎化的结构。目前为止,我们可能还无法以个人的力量去对抗它。我的基本立场是,有这个赛道总比没有强。我们从内部“寄生”,希望也能够从内部瓦解它,好像孙悟空钻进敌人的肚子里。所以积极利用现有的媒介不是问题,问题是不要把媒介从工具变成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