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1年成立以来,上合组织始终奉行“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的“上海精神”。努尔加利耶夫表示,这一理念在当前的国际环境下仍具有鲜明现实意义。
据潮龙起介绍,全球多地华侨在救亡团体的领导下踊跃开展各种募捐活动,如赈济难民、救济伤兵、棉衣捐、雨衣捐、购车、购药、慰劳等,捐募方式分为常月捐、特别捐两大类。还有一种捐输方式是购债,而华侨在购债动机上并无投资图利、希望偿还之意,实际上等于是无偿捐献。
习近平主席指出,人类是一个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命运共同体。各国不是乘坐在190多条小船上,而是乘坐在一条命运与共的大船上。小船经不起风浪,巨舰才能顶住惊涛骇浪。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每个民族、每个国家的前途命运都紧紧联系在一起,应该风雨同舟,荣辱与共,努力把我们生于斯、长于斯的这个星球建成一个和睦的大家庭,把世界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现实。
上海合作组织峰会,即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会议,由上海合作组织轮值主席国举办,每年举行一次,会议就组织内所有重大问题作出决定和指示。本届峰会是上合组织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峰会。根据中方此前公布的消息,有20多位外国领导人和10位国际组织负责人将出席峰会。
根据刘彬的介绍,今年峰会承担着凝聚各方共识、激发合作动能、擘画发展蓝图三项重要使命。习近平主席将主持成员国元首理事会会议和“上合组织+”会议,并分别在上述两场会议上发表主旨讲话。主旨讲话中,“六个新”备受期待。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第二场记者招待会当天举行。马朝旭就中国坚持和平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介绍有关情况。
当前,周边命运共同体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迈上新台阶。习近平主席几乎遍访周边国家,党的十八大、十九大、二十大后首次出访均选择周边国家,引领我国同周边国家关系进入近代以来最好的时期。我国同周边多国宣布携手共建双边命运共同体,推动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中国同中南半岛、中亚国家在双、多边层面实现共建命运共同体全覆盖。
今天上午,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新闻中心举办第二场记者招待会,介绍坚持和平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